国内玉米市场“怪”事连连
市场透视
透视一: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火爆
4月13日,国家举行东北临储玉米拍卖活动迎来开门红,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偏紧的供需关系。而为满足市场需求,稳定市场价格, 4月20日,国家继续进行临储玉米拍卖,且本次计划销售临时存储玉米80万吨,较上周提高30万吨。从实际成交结果看,内蒙古全部成交,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成交率均达99.99%。而在本年度国内玉米减产的背景下,政策性玉米拍卖对市场的影响能持续多久已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方面,从首轮拍卖成交情节况来看,东北三省区全部成交,说明市场需求比较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第二轮增加投放量也在情理之中,虽然预计不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但其政策导向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在当前玉米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两轮拍卖成交均价均处于高位运行,这对玉米价格底部仍有支撑。
透视二:天气成为市场炒作题材
天气历来是国内农产品市场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也是市场借机炒作的重要题材。自去年11月以来,我国东北地区出现了近四十年来同期罕见的低温灾害,4月中旬当地再度出现持续低温,以致土壤解冻缓慢。受此影响,今年东北玉米春耕备播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大部地区都较去年同期普遍推迟10-15天。以吉林省为例,由于今年低温降水天气较多,导致本以该陆续展开的玉米春播迟迟不能进行,就目前情况来看,延误至“五一”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当前的阴雨低温天气仍持续,播种推迟到5月中旬也不是不可能。
一般来说,播种期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玉米产量。播种晚,玉米生长期延迟易遭干旱和秋季早霜的威胁,以致造成减产。倘若今年东北玉米产量因天气原因而再度减产,那么2010/2011年度国内玉米市场的供应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这将对后市价格产生更加强力的推动作用。因此,东北产区的天气变化将成为继临储拍卖后,又一个广受市场关注的热点所在。
后市关注
关注一:粮源供应趋紧预期不改
虽然4月份以来,随着东北地区春耕春播的即将来临以及农民对市场价格逐渐认可,玉米上市量有所增加,但是去年东北产区玉米减产,目前市场粮源供应不断减少。据初步了解,辽宁地区玉米供应可维持至4月底,吉林及黑龙江省玉米供应可维持到5月份。后期虽然东北农户仍有部分干粮出售,但留存量较为有限。同时,今年东北产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原料库存也较去年同期普遍下降,这从春节后至今当地深加工企业不断上调玉米收购价而吸纳市场粮源中就可见一斑,当前多数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因此,后期国内玉米市场粮源供应趋紧预期并未改变。
关注二:国内生猪价格止跌回升
近日,国家为稳定猪市在部分地区开始启动冻肉收储,使得猪价止跌回升,其中,东北两省(黑龙江、吉林)猪价反弹幅度较为显著。调查显示,目前黑龙江以及吉林地区毛猪价格均已经反弹至4.7元/斤,均较4月初3.9-4.2元/斤区间出现明显反弹。但市场信心的恢复还有一个过程,今年5月前生猪价格总体仍将低位徘徊,水产养殖全面复苏也仍需时日,玉米终端需求不旺,继续上涨空间受限。
关注三:国外玉米进口成本与国内玉米市场间的彼此影响
从目前国内外玉米的价差水平来看,截至目前,广东港内东北玉米现货成交价在1990-2000元/吨,而美国进口玉米的到岸完税价在1920元/吨,价差在80元/吨左右。折算质量价差,饲料企业可以承受的美国玉米成本价格约在1970元/吨,仍略低于东北玉米。因此,进口玉米仍是眼下南方一些饲料企业寻购后期生产原料的一种途径。不过,倘若短期内我国进口玉米的数量明显增加,届时将会对CBOT市场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进口成本也将随之上涨。此外,受近期CBOT玉米期价下跌的影响,美国玉米出口需求已经明显加快。据部分现货经销商表示,美国优质玉米的供应已趋于紧张,这也将会对进口成本提供支持。
后市判断
综合当前市场出现的特点,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国内玉米市场供需关系。一方面,从产量上看,去年国内玉米因灾减产,这就直接导致今年我国玉米整体供应数量趋紧,并对玉米价格上涨提供理论基础。即使当前国家已经加大了临储玉米的抛售力度,但仍难以使得玉米走势发生大的逆转,因此,入夏之后,随着农户最后一轮售粮小高峰的结束,市场供应能力仍成为目前一些用粮企业的忧虑所在;另一方面,从需求来看,饲料养殖企业需求仍显低迷(即便生猪价格已止跌回升,但饲料消费仍处淡季),对玉米价格拉动作用不大。短期来看,玉米价格将上下两难,但今年极端恶劣天气的出现,加重了市场新年度玉米减产的心理预期,因此中长期玉米市场走势仍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