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玉米开秤价格可能高于去年
华北黄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其玉米销往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近年来,华北黄淮地区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玉米需求逐年提高,近年正从玉米主产区逐渐转为产销结合地区,有些省份已经供不应求。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调研小组经过对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的调研,发现产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从供应情况看,今年华北黄淮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变化不大,稳中略有增加,玉米长势较好,从当前情况看应是一个丰收年景。
小麦托市收购对玉米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小麦上市后,河北、河南的粮库就开始出售玉米抓紧腾仓,造成当地玉米库存大幅下降,使6~7月市场供应集中增加,玉米旺季该涨不涨。但这部分矛盾在8月份开始显现出来,由于库存有限,两省玉米价格一路上涨。河南省目前收购了1650万吨小麦,河北省收购450万吨小麦,到9月底,河南省预计将收购小麦1750万吨,河北省将完成500万吨小麦收购,几乎都面临完好仓容满仓的问题。新玉米下来后,国有企业将无库存放,势必要退出收购市场,市场供应加大,不仅价格可能面临回落的过程,如果天气不好,河南省可能还会面临去年玉米发霉变质的严峻问题。由于产业链条较宽,山东省在小麦托市收购中,仓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都没有河北、河南那么大,同时由于库容较大,新玉米上市后,对于玉米品质问题和价格下跌的担心较小。
按照统计数字,近年来玉米深加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除山西外,目前,山东、河北、河南三省现有玉米深加工能力达到了1000多万吨,去年用于深加工的玉米达到了900多万吨,比较保守地估计,到今年年底,三省玉米深加工能力将增加300多万吨。玉米深加工的发展将是玉米相关产业最大的变动因素。
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像山东西王集团、河南天冠集团等一些企业,其玉米加工链不仅向纵深发展,而且这些企业对玉米进行了全方位利用。比如山东西王,已由原来的玉米淀粉加工向纵深发展,目前,已无玉米淀粉流向市场,而是把玉米淀粉加工成变性淀粉、玉米糖(果糖和葡萄糖)等产品。只把玉米淀粉经过简单加工变成变性淀粉,每吨就可以增加上千元的收益。
以河南天冠为例,玉米深加工的主产品是燃料乙醇,生产乙醇的原料是玉米淀粉,在加工玉米的同时,玉米种皮可用于饲料,胚芽可用于榨油,其中所含蛋白质可提取加工成为玉米蛋白粉,是饲料的蛋白原料,也可作为分散剂用于制药,生产过程中所排废液则用于生产沼气,据天冠集团提供的数据,其所产沼气可供10万户居民使用,而其生产过程中所需热源——煤炭燃烧后还可用于建筑材料和路面材料。山东巨能金玉米在玉米深加工过程中所产废液则用来生产赖氨酸,按照目前赖氨酸的生产成本看,国内比较陈旧的企业生产成本在13000元/吨左右,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大型企业生产成本在11000元/吨左右,近年内国内投产的一些著名企业,生产成本在9000/吨左右,变废为宝,把废液用来生产赖氨酸,可谓生产上的一绝,其生产成本之低,废物利用价值之高可见一斑。
从数字看,玉米深加工的发展是可喜的,但从另一个侧面,其前景不能不令人担忧,大多数中小企业仅仅限于玉米淀粉加工,山东的部分企业是这样,河北的大部分企业是这样。这样的企业利润很低,甚至出现亏损,玉米深加工项目上马如此之快,生产方式和思维老化的中小企业前景堪忧。另外,在对前景喜人的大型加工企业的调研中,看到的也是简单的厂房,简陋的办公设施,对市场敏感度不高的管理人员。
山东、河北、河南既是饲料大省又是养殖大省,从去年9月份,饲料生产一落千丈,据不同机构的估计,2006年上半年,全国饲料少用玉米800万~1000万吨。目前,饲料和养殖业已逐步走出低谷,饲料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增长,正在加大对玉米的需求。目前,人们对肉蛋奶的消费已相对稳定,长期来看,四省玉米的饲料用量比较稳定,不是影响玉米市场变动的主要因素。
四省的供需情况差别不小,河北、河南各有100万吨左右的结余,山西有近300吨的玉米结余。山东省玉米明显供不应求,供应缺口将继续加大,预计2006/2007年度玉米缺口在300万吨以上,除了从河北、东北采购部分玉米外,很多企业已经做好了进口玉米的准备。
每年8月底9月初是华北黄淮地区玉米紧缺的时候,在今年收储企业玉米大量出库的情况下,后期玉米紧缺,9月上旬各地价格均偏高,尤以山东为最。目前,玉米即将上市,多数人认为,除山西外,相对于去年,今年的开秤价格要高不少,河南、河北玉米价格可能会高开低走,山东玉米价格将相对平稳。
从供应情况看,今年华北黄淮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变化不大,稳中略有增加,玉米长势较好,从当前情况看应是一个丰收年景。
小麦托市收购对玉米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小麦上市后,河北、河南的粮库就开始出售玉米抓紧腾仓,造成当地玉米库存大幅下降,使6~7月市场供应集中增加,玉米旺季该涨不涨。但这部分矛盾在8月份开始显现出来,由于库存有限,两省玉米价格一路上涨。河南省目前收购了1650万吨小麦,河北省收购450万吨小麦,到9月底,河南省预计将收购小麦1750万吨,河北省将完成500万吨小麦收购,几乎都面临完好仓容满仓的问题。新玉米下来后,国有企业将无库存放,势必要退出收购市场,市场供应加大,不仅价格可能面临回落的过程,如果天气不好,河南省可能还会面临去年玉米发霉变质的严峻问题。由于产业链条较宽,山东省在小麦托市收购中,仓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都没有河北、河南那么大,同时由于库容较大,新玉米上市后,对于玉米品质问题和价格下跌的担心较小。
按照统计数字,近年来玉米深加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除山西外,目前,山东、河北、河南三省现有玉米深加工能力达到了1000多万吨,去年用于深加工的玉米达到了900多万吨,比较保守地估计,到今年年底,三省玉米深加工能力将增加300多万吨。玉米深加工的发展将是玉米相关产业最大的变动因素。
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像山东西王集团、河南天冠集团等一些企业,其玉米加工链不仅向纵深发展,而且这些企业对玉米进行了全方位利用。比如山东西王,已由原来的玉米淀粉加工向纵深发展,目前,已无玉米淀粉流向市场,而是把玉米淀粉加工成变性淀粉、玉米糖(果糖和葡萄糖)等产品。只把玉米淀粉经过简单加工变成变性淀粉,每吨就可以增加上千元的收益。
以河南天冠为例,玉米深加工的主产品是燃料乙醇,生产乙醇的原料是玉米淀粉,在加工玉米的同时,玉米种皮可用于饲料,胚芽可用于榨油,其中所含蛋白质可提取加工成为玉米蛋白粉,是饲料的蛋白原料,也可作为分散剂用于制药,生产过程中所排废液则用于生产沼气,据天冠集团提供的数据,其所产沼气可供10万户居民使用,而其生产过程中所需热源——煤炭燃烧后还可用于建筑材料和路面材料。山东巨能金玉米在玉米深加工过程中所产废液则用来生产赖氨酸,按照目前赖氨酸的生产成本看,国内比较陈旧的企业生产成本在13000元/吨左右,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大型企业生产成本在11000元/吨左右,近年内国内投产的一些著名企业,生产成本在9000/吨左右,变废为宝,把废液用来生产赖氨酸,可谓生产上的一绝,其生产成本之低,废物利用价值之高可见一斑。
从数字看,玉米深加工的发展是可喜的,但从另一个侧面,其前景不能不令人担忧,大多数中小企业仅仅限于玉米淀粉加工,山东的部分企业是这样,河北的大部分企业是这样。这样的企业利润很低,甚至出现亏损,玉米深加工项目上马如此之快,生产方式和思维老化的中小企业前景堪忧。另外,在对前景喜人的大型加工企业的调研中,看到的也是简单的厂房,简陋的办公设施,对市场敏感度不高的管理人员。
山东、河北、河南既是饲料大省又是养殖大省,从去年9月份,饲料生产一落千丈,据不同机构的估计,2006年上半年,全国饲料少用玉米800万~1000万吨。目前,饲料和养殖业已逐步走出低谷,饲料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增长,正在加大对玉米的需求。目前,人们对肉蛋奶的消费已相对稳定,长期来看,四省玉米的饲料用量比较稳定,不是影响玉米市场变动的主要因素。
四省的供需情况差别不小,河北、河南各有100万吨左右的结余,山西有近300吨的玉米结余。山东省玉米明显供不应求,供应缺口将继续加大,预计2006/2007年度玉米缺口在300万吨以上,除了从河北、东北采购部分玉米外,很多企业已经做好了进口玉米的准备。
每年8月底9月初是华北黄淮地区玉米紧缺的时候,在今年收储企业玉米大量出库的情况下,后期玉米紧缺,9月上旬各地价格均偏高,尤以山东为最。目前,玉米即将上市,多数人认为,除山西外,相对于去年,今年的开秤价格要高不少,河南、河北玉米价格可能会高开低走,山东玉米价格将相对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