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决定国内玉米价格仍将继续下跌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决定价格,所有的影响因素最终从本质上都要归结到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决定价格波动的基本影响因素上,玉米这一商品也不例外,对于玉米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追根溯源仍要从供给需求两方面分析:
一、供应方面
1、目前至新粮上市前供应的粮源为:中间商手中的余粮,农民手中的余粮,储备轮换粮,具体分析如下:
①中间商手中的余粮数量巨大,目前吉林存货应不低于700万吨,黑龙江不低于150万吨,内蒙不低于100万吨,辽宁不低于100万吨。东三省加内蒙总量合计不低于1000万吨。除了消费需求低迷外,有限的运力也将制约余粮的流通,因此,新粮上市之前中间商手中的余粮无论如何是无法全部消化掉的。
②北方各港口库存量大,除期货玉米外,各港口港存玉米在100万吨以上,且港口贸易商出货积极。玉米期货市场截止7月份共交割玉米53.197万吨,目前陆续变现约8万吨,在9月15日之前将会持续变现供应市场。同时由于现货市场价格走低且销售困难,C0709玉米合约将成为卖家销售的渠道之一,预计为C0709准备的质量较好的玉米,在产地还没有发到港形成仓单的约有40多万吨,合计期货市场上约有85万吨粮源,这部分粮源最终的流向将是现货市场。则预计港存玉米9月底之前将出库70-80%(其中也含期货玉米出库的数量)。
③东北农民手中的余粮。今年到目前为止农民手中的余粮的供应能力、供应量要远大于去年、前年,在新粮上市前供应市场的能力预计在150-200万吨左右。
④储备粮轮换。本年度仅东北地区要轮出玉米的量在300万吨,加上去年应轮出而未轮出量有近150万吨,共计有450万吨玉米轮出量。如果在10月底之前完成30-40%,也将有135-180万吨玉米在此期间供应市场。
⑤今年秋粮上市前老粮要清库,还会有最后一次老粮拍卖,供应能力预计不低于30万吨。
从以上供给几方面分析,目前到新粮上市之前,玉米的供应量是相当充足,并且一定会出现一个月以上用量的盈余。2006年新粮上市后价格出现的反季节上涨,正如大家所分析的那样,2005年产量的实际减产陈粮减少和新粮上市时农民的惜售,12个月的玉米量用了13个月,则今年必将会出现12个月玉米量仅用11个月,新玉米就将上市的局面。而且2005年玉米产量实际上是平年,2006年玉米产量才是大丰收,2006年东北地区产量为5500万吨左右,当年结余500万吨水平。
2、小麦对玉米的替代,增加市场供应。
玉米主要用途是作饲料,当小麦价格低于玉米每吨50元时就要发生大量替代。目前小麦价格平均低于玉米150元/吨。目前小麦替代玉米现象相当普遍,6、7、8三个月小麦替代玉米的用量是去年同期的二倍,替代量估计比去年多出来300万吨以上,这就相当于玉米去年又增产了300万吨,则玉米供需平衡表上结转库存又多了300万吨。这种替代作用会持续到小麦同玉米价格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3、木薯、早籼稻替代。由于玉米价格较高,替代品不仅是木薯及早籼稻替代量也相当可观。仅广东进口木薯量就超过同期100万吨,由于高价格这两个品种比去年替代增量超过300万吨,这一现象又等于增加了玉米的结转库存。所以,仅从供应的角度分析,当年玉米及玉米替代品的供应相当充足,且玉米的供应能力不仅取决于玉米,还要取决于玉米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仅单纯从玉米供应量来分析玉米满足需求的能力是片面的,我们不应忽视替代品供应增加所带来的玉米用量减少而最终增加玉米库存的作用。
二、需求方面
1、饲料需求。由于生猪存栏量与去年同比大幅降低,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带动禽蛋、鸡肉价格上涨,同比上涨幅度均超过30%以上。而对副食品的需求与去年同比未发生大的变化。从供求决定价格这一原理得出结论,一定是供应量不足,猪、鸡产品减少了,而且还是少了相当大的量。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断定,今年的饲料用量与去年同比大幅下降。由于玉米占饲料用量近60%,则得出的结论是玉米的需求在饲料方面大幅下降。以猪为例,全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至少20%,而全国的生猪每年消耗玉米5000万吨以上,20%的存栏下降就将减少1000万吨玉米的用量。随着肉、蛋价格的上涨,养殖会出现恢复,但养殖的恢复需要时间。以猪为例,恢复需要一年以上。等到猪肉价格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对玉米的需求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按养殖专家的分析,这要到2008年三季度以后。由于养殖业对玉米需求增量是渐进的,同时玉米价格也决定对玉米的需求量,那么今后三、四个月新粮上市前,养殖业对玉米的需求要远远小于去年。
2、深加工的需求。
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主要有淀粉和酒精(包括燃料乙醇)的需求。从淀粉需求来讲,由于淀粉糖价格与去年相比价格大幅下降,而蔗糖供应量是供大于求的,所以淀粉糖对于玉米的需求量是减少的,从整体上讲今年全国淀粉企业用量与去年相比没有出现大幅增加。酒精需求量也是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酒精出口取消退税,玉米原料价格上涨,导致目前用玉米生产酒精每吨亏损在500元以上。同时执行国家政策节能减排环保的压力也使酒精生产成本提高,况且用玉米生产酒精还有三分之一的副产品(DDGS)可供应饲料市场,也就是说生产酒精及燃料乙醇的玉米用量要有三分之一仍用于饲料,这一点不仅在中国在美国将更加普遍。
3、出口需求。
①今年出口配额下发了125万吨,目前已出口了一半左右,余下的量已不多了,且到目前为止,各主要出口商已备齐粮源,不会再在市场上继续购买,这同去年年底情形完全不同,去年年底是出口商出口量大,且手中无货,而现今出口商手中的货物远大于出口配额。
②国家会不会在近期再发出口配额。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内CPI指数达到4.4%,主要原因是食品(特别是猪肉)及粮食价格上涨,国家宏观调控就是要控制物价水平,目前应该让大连玉米平仓价在目前水平上回落50-100元/吨,这样价格才较合理,才有利于国家的调控,有利于养殖业的恢复。市场要相信国家及发改委宏观调控的水平,最近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推出八项措施来稳定猪肉价格,措施之一就是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和出口。同时,我国玉米的出口政策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决不是为了保护中间商利益,就算再有出口配额也将等到农民大量卖粮时出现卖粮难或谷贱伤农时国家才会出口。
三、玉米的生产形势。
这一方面也是对07/08年度供应形势的分析。
1、玉米种植面积一定会增加,且增加的幅度要远大于统计部门的数字。这就象美国农业部预测一样,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16%。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面积大增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高价格所带来的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
玉米价格的大涨所带来的收益好于农民种植其他作物所获收益,促使农民增加玉米播种面积。以黑龙江为例,笔者估计今年玉米增加面积决不会低于1000万亩,按正常年景预测,将带来400万吨的新增产量。
2、投入增加。首先是化肥投入增加,每公顷平均增加1000元左右,主要原因还是玉米价格高,农民舍得投入,高投入必然带来高产出。其次是人力投入增加,原因不外乎较高的玉米价格,因此大量的人力投入也必然带来产量的增加,尤其是中国玉米平均单产还不到6吨(最好的年景可达10吨水平),而美国玉米平均单产是9吨以上,所以单产还有上升的空间。如今年气候良好,由于化肥和人力的投入将会提高单产产量,进而增加总产量。
3、气候条件。目前国内气候条件基本正常至良好,未来不确定的只有伏旱和早霜二个影响因素。伏旱在20天之内不发生则将不会出现,早霜看9月25日之前会不会出现霜降,但由于地球变暖,早霜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对美国而言,20天之内如不出现干旱局面,美国玉米产量丰收将基本定局;对中国来讲8月15日左右不出现异常也可以说产量基本定局。因此,如气候不出现异常,玉米总产量超过1.5亿吨的可能性极大。
综合分析,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在春节之前将不断走低,如气候正常,价格可能在8月中旬左右出现快速下跌。在新粮大量收购时,华北玉米价格在10月份前后,东北玉米价格在12月前后形成低点,其中,华北玉米的收购价格可能要降到1300-1350元/吨左右,东北玉米车板价格也将回落到1300-1350元/吨,在新粮大量上市之前,大连平仓价将回落到1400-1450元/吨水平,美国CBOT玉米价格也将回落到300美分/蒲式耳左右,玉米行情的再次启动可能等到春节过后才有可能。
一、供应方面
1、目前至新粮上市前供应的粮源为:中间商手中的余粮,农民手中的余粮,储备轮换粮,具体分析如下:
①中间商手中的余粮数量巨大,目前吉林存货应不低于700万吨,黑龙江不低于150万吨,内蒙不低于100万吨,辽宁不低于100万吨。东三省加内蒙总量合计不低于1000万吨。除了消费需求低迷外,有限的运力也将制约余粮的流通,因此,新粮上市之前中间商手中的余粮无论如何是无法全部消化掉的。
②北方各港口库存量大,除期货玉米外,各港口港存玉米在100万吨以上,且港口贸易商出货积极。玉米期货市场截止7月份共交割玉米53.197万吨,目前陆续变现约8万吨,在9月15日之前将会持续变现供应市场。同时由于现货市场价格走低且销售困难,C0709玉米合约将成为卖家销售的渠道之一,预计为C0709准备的质量较好的玉米,在产地还没有发到港形成仓单的约有40多万吨,合计期货市场上约有85万吨粮源,这部分粮源最终的流向将是现货市场。则预计港存玉米9月底之前将出库70-80%(其中也含期货玉米出库的数量)。
③东北农民手中的余粮。今年到目前为止农民手中的余粮的供应能力、供应量要远大于去年、前年,在新粮上市前供应市场的能力预计在150-200万吨左右。
④储备粮轮换。本年度仅东北地区要轮出玉米的量在300万吨,加上去年应轮出而未轮出量有近150万吨,共计有450万吨玉米轮出量。如果在10月底之前完成30-40%,也将有135-180万吨玉米在此期间供应市场。
⑤今年秋粮上市前老粮要清库,还会有最后一次老粮拍卖,供应能力预计不低于30万吨。
从以上供给几方面分析,目前到新粮上市之前,玉米的供应量是相当充足,并且一定会出现一个月以上用量的盈余。2006年新粮上市后价格出现的反季节上涨,正如大家所分析的那样,2005年产量的实际减产陈粮减少和新粮上市时农民的惜售,12个月的玉米量用了13个月,则今年必将会出现12个月玉米量仅用11个月,新玉米就将上市的局面。而且2005年玉米产量实际上是平年,2006年玉米产量才是大丰收,2006年东北地区产量为5500万吨左右,当年结余500万吨水平。
2、小麦对玉米的替代,增加市场供应。
玉米主要用途是作饲料,当小麦价格低于玉米每吨50元时就要发生大量替代。目前小麦价格平均低于玉米150元/吨。目前小麦替代玉米现象相当普遍,6、7、8三个月小麦替代玉米的用量是去年同期的二倍,替代量估计比去年多出来300万吨以上,这就相当于玉米去年又增产了300万吨,则玉米供需平衡表上结转库存又多了300万吨。这种替代作用会持续到小麦同玉米价格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3、木薯、早籼稻替代。由于玉米价格较高,替代品不仅是木薯及早籼稻替代量也相当可观。仅广东进口木薯量就超过同期100万吨,由于高价格这两个品种比去年替代增量超过300万吨,这一现象又等于增加了玉米的结转库存。所以,仅从供应的角度分析,当年玉米及玉米替代品的供应相当充足,且玉米的供应能力不仅取决于玉米,还要取决于玉米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仅单纯从玉米供应量来分析玉米满足需求的能力是片面的,我们不应忽视替代品供应增加所带来的玉米用量减少而最终增加玉米库存的作用。
二、需求方面
1、饲料需求。由于生猪存栏量与去年同比大幅降低,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带动禽蛋、鸡肉价格上涨,同比上涨幅度均超过30%以上。而对副食品的需求与去年同比未发生大的变化。从供求决定价格这一原理得出结论,一定是供应量不足,猪、鸡产品减少了,而且还是少了相当大的量。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断定,今年的饲料用量与去年同比大幅下降。由于玉米占饲料用量近60%,则得出的结论是玉米的需求在饲料方面大幅下降。以猪为例,全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至少20%,而全国的生猪每年消耗玉米5000万吨以上,20%的存栏下降就将减少1000万吨玉米的用量。随着肉、蛋价格的上涨,养殖会出现恢复,但养殖的恢复需要时间。以猪为例,恢复需要一年以上。等到猪肉价格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对玉米的需求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按养殖专家的分析,这要到2008年三季度以后。由于养殖业对玉米需求增量是渐进的,同时玉米价格也决定对玉米的需求量,那么今后三、四个月新粮上市前,养殖业对玉米的需求要远远小于去年。
2、深加工的需求。
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主要有淀粉和酒精(包括燃料乙醇)的需求。从淀粉需求来讲,由于淀粉糖价格与去年相比价格大幅下降,而蔗糖供应量是供大于求的,所以淀粉糖对于玉米的需求量是减少的,从整体上讲今年全国淀粉企业用量与去年相比没有出现大幅增加。酒精需求量也是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酒精出口取消退税,玉米原料价格上涨,导致目前用玉米生产酒精每吨亏损在500元以上。同时执行国家政策节能减排环保的压力也使酒精生产成本提高,况且用玉米生产酒精还有三分之一的副产品(DDGS)可供应饲料市场,也就是说生产酒精及燃料乙醇的玉米用量要有三分之一仍用于饲料,这一点不仅在中国在美国将更加普遍。
3、出口需求。
①今年出口配额下发了125万吨,目前已出口了一半左右,余下的量已不多了,且到目前为止,各主要出口商已备齐粮源,不会再在市场上继续购买,这同去年年底情形完全不同,去年年底是出口商出口量大,且手中无货,而现今出口商手中的货物远大于出口配额。
②国家会不会在近期再发出口配额。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内CPI指数达到4.4%,主要原因是食品(特别是猪肉)及粮食价格上涨,国家宏观调控就是要控制物价水平,目前应该让大连玉米平仓价在目前水平上回落50-100元/吨,这样价格才较合理,才有利于国家的调控,有利于养殖业的恢复。市场要相信国家及发改委宏观调控的水平,最近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推出八项措施来稳定猪肉价格,措施之一就是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和出口。同时,我国玉米的出口政策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决不是为了保护中间商利益,就算再有出口配额也将等到农民大量卖粮时出现卖粮难或谷贱伤农时国家才会出口。
三、玉米的生产形势。
这一方面也是对07/08年度供应形势的分析。
1、玉米种植面积一定会增加,且增加的幅度要远大于统计部门的数字。这就象美国农业部预测一样,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16%。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面积大增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高价格所带来的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
玉米价格的大涨所带来的收益好于农民种植其他作物所获收益,促使农民增加玉米播种面积。以黑龙江为例,笔者估计今年玉米增加面积决不会低于1000万亩,按正常年景预测,将带来400万吨的新增产量。
2、投入增加。首先是化肥投入增加,每公顷平均增加1000元左右,主要原因还是玉米价格高,农民舍得投入,高投入必然带来高产出。其次是人力投入增加,原因不外乎较高的玉米价格,因此大量的人力投入也必然带来产量的增加,尤其是中国玉米平均单产还不到6吨(最好的年景可达10吨水平),而美国玉米平均单产是9吨以上,所以单产还有上升的空间。如今年气候良好,由于化肥和人力的投入将会提高单产产量,进而增加总产量。
3、气候条件。目前国内气候条件基本正常至良好,未来不确定的只有伏旱和早霜二个影响因素。伏旱在20天之内不发生则将不会出现,早霜看9月25日之前会不会出现霜降,但由于地球变暖,早霜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对美国而言,20天之内如不出现干旱局面,美国玉米产量丰收将基本定局;对中国来讲8月15日左右不出现异常也可以说产量基本定局。因此,如气候不出现异常,玉米总产量超过1.5亿吨的可能性极大。
综合分析,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在春节之前将不断走低,如气候正常,价格可能在8月中旬左右出现快速下跌。在新粮大量收购时,华北玉米价格在10月份前后,东北玉米价格在12月前后形成低点,其中,华北玉米的收购价格可能要降到1300-1350元/吨左右,东北玉米车板价格也将回落到1300-1350元/吨,在新粮大量上市之前,大连平仓价将回落到1400-1450元/吨水平,美国CBOT玉米价格也将回落到300美分/蒲式耳左右,玉米行情的再次启动可能等到春节过后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