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来的木薯淀粉
明眼人或有点科学常识者一看本文的标题,马上就会感觉到存在最基本的科学性或逻辑性问题。因为木薯淀粉是以木薯为原料“生产”或“加工”出来,而非“挖”或“种”出来的!既然如此,那又何解呢?!好,请君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时光进入到公元2004年的秋季,天公不作美,使之华南地区降雨量持续偏少,出现了50年来罕见的干旱。其中尤以广东、广西最为严重,其10月份降雨量不足10mm(比正常偏少8mm),导致1253座中小型水库干涸,2600万亩耕地受旱。昔日丰润的华南大地,如今却滴水如甘露,久旱的土地裂纹成网,坚硬如石……。
为此,正是由于华南木薯产区的严重干旱缺雨,坚硬如石的土地难以挖掘(一锄头挖下去仅留一条痕或仅去一点表皮),使得传统的依赖人工收挖木薯的方式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耗时耗工但效率却十分低下。农民面对着地里的木薯只能徒叹奈何!然而,更难的还是淀粉的生产企业。由于原料供应的严重不足,生产吃不饱,不得不开开停停,既增大了产品成本,又影响了产品质量。所以,不少淀粉企业的老板对目前的现状十分形象地形容为: “ 挖”出来的木薯淀粉!
列位看官,至此您是否也认同:“‘挖’出来的木薯淀粉”这一说法呢?!笔者以为虽欠缺科学,但却有哲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