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玉米加工产业亟待升级
今年9月中旬以来,CBOT玉米价格从237.2美分/蒲式耳启动,到11月28日收在372.4美分/蒲式耳,涨幅达到了58%,同期大连玉米主力705合约价格由1395元/吨上涨到1629元/吨,涨幅在16.8%。总体而言,中美玉米价格本轮的上涨,都是由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大量需求所致,但两者涨幅差距如此之大又让人深思。
美国深加工业产品已发展到替代原油阶段
在近三年时间里,由于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美国化工产品涨幅达到60%,给生物化工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会。美国能源部表示,希望能在2030年以前用生物制品替代1/4的石化产品。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全球2/3的化工品生产都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即便是农产品能代替1/10的原料供应量,生化行业的规模也将由目前的300亿美元扩大到1500亿美元。
在高油价背景下,目前许多美国大型农产品公司和传统化工企业都已开始加大对玉米化工产业的投入,产品系列已覆盖大部分原油产品领域。通过对玉米深加工程度的不断提高,美国生物化工企业使玉米的工业价值得到了数十乃至数百倍的提升,正是这种科技上的创新与发展,支持了美国玉米价格的逐步走高。据吉粮集团副董事长姜建华介绍,玉米经过一次加工,可增值1—2倍;经过二次加工,可增值5—10倍;经过三次加工,可增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国外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深入利用使其价格能定位于更高的目标。
国内玉米加工产业亟待升级
目前我国除饲料加工外的玉米深加工项目中,70%以上的产品为淀粉和酒精等初级产品。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大部分企业在玉米价格大幅上升时成本消化能力不强,在价格涨至盈亏平衡点时,企业将面临着亏损的危险。而随着大量新建与扩建项目的落成,企业对有限的玉米资源的争夺必将导致其价格持续走高。因此,玉米加工业如不实现产品延伸与技术升级,其发展可能将像大豆压榨业一样,在迅速崛起之后快速沉寂,届时国外拥有先进技术的生化公司将会全面接管国内玉米加工产业,从而完成在中国的产业布局。
对此,市场人士表示,先是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生产的淀粉大量出口到国外,再是国际上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对这种初级产品进行加工、实现深度增值后销往全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国内企业赚取的依然是初级加工费,我国也只是在整个世界初级产品加工厂的地位中增加一个新角色而已。他认为,我国应利用玉米主产国的优势,在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及时实现产业升级,尽早参与高层次的行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