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标准 严格准入 营养大米产业亟待规范
在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近日举办的落实国家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食物强化研讨会上,国家粮食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薛亚玲建议,研究制定标准,严格准入制度,引导和规范营养大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是稻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内,只有青海没有种植稻谷。据介绍,稻谷单产和产量是比较稳定的一个粮食作物,它比小麦(1742,6,0.35%)和玉米(1575,20,1.29%)的产量分别高48%和23%。近几年,稻谷在整个粮食中占38%左右的比例。大米是我国国民膳食和营养的基础,米饭是主要的主食品。目前,我国人均消费大米已超过了90公斤,占人均消费谷物的60%还多。大米是我国2/3人口的主食品,近年来,大米消费区域和人口不断扩大。薛亚玲认为,我国国民膳食应充分考虑大米的营养特征,也就是以大米营养为基础,用其他食物来弥补大米的营养缺陷,从而达到平衡膳食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了解,目前大米在膳食中因为加工等原因,导致营养损失和食物缺陷。大米中含量主要是淀粉,蛋白质含量低,氨基酸也极不平衡,主要营养成分在稻糠层和米胚中间,但加工过程中米糠被脱掉,米胚也被除掉。与糙米相比,大米的维生素B1、维生素B6、尼克酸、叶酸、维生素B2分别损失了90%、70%、70%、60%和50%。锌和铁分别损失了50%和46%。大米在洗淘过程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又损失一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群中,48%的妇女、40%婴儿和26%学龄儿童患有缺铁性贫血。在其他大米消费国,低能量及蛋白质的摄入也是普遍的营养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大约半数的南亚人没有足够的能量摄入以保证健康的生活。全球公众健康关注的微量营养素缺乏包括了缺铁性营养贫血症、儿童缺少维生素A及缺碘性失调。所有这些都普遍存在于那些以大米为主食的国家。
据薛亚玲介绍,营养大米的加工生产有以下几种:一是内特法,是采用特殊加工设备和工艺保留稻谷中营养成分的一种营养大米的生产途径。常见的有留胚米和蒸谷米。留胚米是指留胚率在80%以上、每100g大米胚芽重量在2%以上的大米。留胚米比普通大米营养价值高,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都是普通大米的3倍左右,维生素E含量更高。蒸谷米是将稻谷经水热处理后再碾制而成的大米,其营养价值比普通大米高,且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与普通大米相比,蒸谷米的磷、铁、尼克酸含量分别高60%、20%、70%。二是重组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生命活动或者化学变化来改变大米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和分布。三是发芽糙米,是将糙米经过发芽至一定芽长,所得到的由幼芽和带糠层的胚乳所组成的糙米制品。发芽糙米保留了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更产生了多种具有促进人体健康和防治疾病的成分,如氨基丁酸、肌醇六磷酸等。四是提取米胚、米糠的营养素的营养大米。五是通过生物技术途径生产营养大米。
据介绍,国外较早生产营养强化大米。1948年,菲律宾率先应用强化米,强化维生素B1、尼克酸和铁。两年后,菲律宾基本消除了脚气病等缺乏症。随后在斯里兰卡、日本等亚洲国家,古巴、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多米尼加等国家及美国几个州中陆续采用。大米的强化内容主要是维生素B、尼克酸和铁,后来又增补赖氨酸等氨基酸。日本近年生产有单强化铁、单强化维生素E等新品种。
薛亚玲建议,我国应研究制定各种营养大米的国家标准,以引导和规范营养大米产业的健康发展;严格准入制度。各级有关部门应严格审查企业生产营养大米的资格,提高营养强化大米的生产门槛,让有资质、有技术能力的企业从事这项工作;规范标签和标识。在标签标识方面,要堵住一些管理上的漏洞,统一标签,让老百姓更放心消费这类产品;要加强宣传,希望相关部门支持和政府重视。同时应借鉴日本等国家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