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打响品牌崛起“朝阳产业”
千年大山万年塬,洋芋开花赛牡丹;昔日不起眼的洋芋蛋,如今变成了金蛋蛋。在经历了20多年的扶贫开发后,“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市,终于有了在全国市场打得出、叫得响的特色支柱产业。马铃薯产业的迅速崛起,马铃薯产业逐渐形成的区域“块状经济”,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打出陇原马铃薯第一牌多少年来,马铃薯一直被视为定西农民度荒充饥的“当家口粮”,种植马铃薯挣票子,一直是农民遥远的梦想。1996年,当时的定西地委、行署结合当地实际,做起了既增粮又增收的“马铃薯工程”这篇大文章,由此开始了它的商品化历程。2003年,撤地设市给定西的新一轮发展带来了契机,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加工及销售基地,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立市富民的战略性第一特色主导产业,使马铃薯产业历经自给自足、产业培育、块状经济雏形三个阶段,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产业、黄金产业。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是定西市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结晶。近些年来,全市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既定战略,对农业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全力扩充马铃薯产业总量,提升质量,打造产业化发展的新平台。根据气候、自然特点,定西因地制宜,不遗余力建设区域化布局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今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995年的不到100万亩迅速扩大到了338万亩,产量将超过500万吨。
为了提升马铃薯质量,定西市致力于良种繁育推广和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组培快繁,依靠现代农业新技术改造嫁接传统栽培方式,不断创新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使全市马铃薯高淀粉型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大坪、渭薯系列、陇薯系列、专用薯系列等30多个品种,并建成了以市旱农中心为龙头的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具有了年产脱毒种薯苗2000万株,脱毒微型种薯3000万粒的组培室、现代化智能温室和网棚繁育基地,脱毒型薯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70%。
打响品牌,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定西市抢占马铃薯产业制高点。原来单家单户分散种植为主向集中连片的产业带建设为主转变,不断提高种植的连片化和标准化程度,同时抓住“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地域品牌在全国的形成,注册了“金定”、“鲁家沟”及“新大坪”等数十个马铃薯重点品牌,并在定等分级、精细包装上下功夫,提高了市场认可度。同时,全市各县区积极动员经销大户与各大终端市场联系,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设立直销网站,提高市场占有率。市上和安定区还连续四年组织举办了全国马铃薯贸易洽谈会,使定西无公害马铃薯享誉全国,逐步走向世界。
马铃薯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一产业如何有效组织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进入市场,是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而政府遵循市场规律、强力推动是对发育不成熟的市场机制一种有机“补位”。在种植环节,市上大量调研产地和终端市场,坚定实施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标准化生产种植;在营销环节,政府强势介入马铃薯销售,积极协调车皮解决运输瓶颈,搭建交流交易、信息发布、物流配载、价格监控平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加工环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创建淀粉行业协会,发展龙头企业,形成拳头打市场。
目前,全市淀粉及其制品加工企业达450多家,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已达35万吨,其中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0多家。产品已发展到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系列。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休闲食品为主的比较完整的加工体系。全市通过窖藏贮存、均衡上市以增加利润,开挖各类贮藏窖(库)80多万眼(座),贮藏能力达到250多万吨。
随着规模扩大、总量增加,定西大抓流通体系建设,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已建成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等6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有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30多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80多个,有遍布全市乡村的2000多个收购网点,马铃薯贩运大户达到3200多户。安定区注册了新大坪等10多个商标品牌,获得了脱毒种薯原产地、绿色A级食品、有机食品、定西马铃薯原产地商标等国家级认证。目前安定区马铃薯已成功进入北京、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超市,并取得直接进出口自营权,与中东、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打造“中国薯都”一个特色产业走活经济一盘棋。如今,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美誉的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占全省面积的一半,成为全国三大主产区之一;每年都有装满马铃薯、淀粉的专列发往全国各地;450多户马铃薯加工企业形成了35万吨精淀粉加工能力;马铃薯及其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速冻薯条等已远销广东、上海、四川等20多个省市和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全市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年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定西的马铃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销加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定西市委、市政府全力贯彻省委、省政府促农增收“六大行动”,明确提出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首,开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着力打造“中国薯都”,建设和谐文明的特色经济强市。一是努力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构建“三基地一中心”,即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加工基地和全国马铃薯及其制品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视量的扩张向重视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从重外销向外销与加工并重进而向以加工为主转变,从重均衡发展向重扶优扶强、强强联合和品牌经营转变。二是大力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三是推动马铃薯精深加工上规模、上水平。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全市千吨以上企业产品综合指标达到国家一级以上,80%的企业产品品质达到国家优级标准。四是全面提高马铃薯及其制品市场营销的质量和效益。今后3年通过贷款贴息、项目投资、财政补贴等办法,投入扶持资金5000万元,协调银行贷款5亿元,重点实施良种工程,支持精深加工、贮藏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倾力推动马铃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打出陇原马铃薯第一牌多少年来,马铃薯一直被视为定西农民度荒充饥的“当家口粮”,种植马铃薯挣票子,一直是农民遥远的梦想。1996年,当时的定西地委、行署结合当地实际,做起了既增粮又增收的“马铃薯工程”这篇大文章,由此开始了它的商品化历程。2003年,撤地设市给定西的新一轮发展带来了契机,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加工及销售基地,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立市富民的战略性第一特色主导产业,使马铃薯产业历经自给自足、产业培育、块状经济雏形三个阶段,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产业、黄金产业。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是定西市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结晶。近些年来,全市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既定战略,对农业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全力扩充马铃薯产业总量,提升质量,打造产业化发展的新平台。根据气候、自然特点,定西因地制宜,不遗余力建设区域化布局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今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995年的不到100万亩迅速扩大到了338万亩,产量将超过500万吨。
为了提升马铃薯质量,定西市致力于良种繁育推广和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组培快繁,依靠现代农业新技术改造嫁接传统栽培方式,不断创新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使全市马铃薯高淀粉型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大坪、渭薯系列、陇薯系列、专用薯系列等30多个品种,并建成了以市旱农中心为龙头的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具有了年产脱毒种薯苗2000万株,脱毒微型种薯3000万粒的组培室、现代化智能温室和网棚繁育基地,脱毒型薯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70%。
打响品牌,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定西市抢占马铃薯产业制高点。原来单家单户分散种植为主向集中连片的产业带建设为主转变,不断提高种植的连片化和标准化程度,同时抓住“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地域品牌在全国的形成,注册了“金定”、“鲁家沟”及“新大坪”等数十个马铃薯重点品牌,并在定等分级、精细包装上下功夫,提高了市场认可度。同时,全市各县区积极动员经销大户与各大终端市场联系,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设立直销网站,提高市场占有率。市上和安定区还连续四年组织举办了全国马铃薯贸易洽谈会,使定西无公害马铃薯享誉全国,逐步走向世界。
马铃薯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一产业如何有效组织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进入市场,是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而政府遵循市场规律、强力推动是对发育不成熟的市场机制一种有机“补位”。在种植环节,市上大量调研产地和终端市场,坚定实施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标准化生产种植;在营销环节,政府强势介入马铃薯销售,积极协调车皮解决运输瓶颈,搭建交流交易、信息发布、物流配载、价格监控平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加工环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创建淀粉行业协会,发展龙头企业,形成拳头打市场。
目前,全市淀粉及其制品加工企业达450多家,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已达35万吨,其中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0多家。产品已发展到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系列。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休闲食品为主的比较完整的加工体系。全市通过窖藏贮存、均衡上市以增加利润,开挖各类贮藏窖(库)80多万眼(座),贮藏能力达到250多万吨。
随着规模扩大、总量增加,定西大抓流通体系建设,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已建成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等6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有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30多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80多个,有遍布全市乡村的2000多个收购网点,马铃薯贩运大户达到3200多户。安定区注册了新大坪等10多个商标品牌,获得了脱毒种薯原产地、绿色A级食品、有机食品、定西马铃薯原产地商标等国家级认证。目前安定区马铃薯已成功进入北京、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超市,并取得直接进出口自营权,与中东、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打造“中国薯都”一个特色产业走活经济一盘棋。如今,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美誉的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占全省面积的一半,成为全国三大主产区之一;每年都有装满马铃薯、淀粉的专列发往全国各地;450多户马铃薯加工企业形成了35万吨精淀粉加工能力;马铃薯及其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速冻薯条等已远销广东、上海、四川等20多个省市和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全市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年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定西的马铃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销加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定西市委、市政府全力贯彻省委、省政府促农增收“六大行动”,明确提出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首,开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着力打造“中国薯都”,建设和谐文明的特色经济强市。一是努力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构建“三基地一中心”,即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加工基地和全国马铃薯及其制品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视量的扩张向重视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从重外销向外销与加工并重进而向以加工为主转变,从重均衡发展向重扶优扶强、强强联合和品牌经营转变。二是大力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三是推动马铃薯精深加工上规模、上水平。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全市千吨以上企业产品综合指标达到国家一级以上,80%的企业产品品质达到国家优级标准。四是全面提高马铃薯及其制品市场营销的质量和效益。今后3年通过贷款贴息、项目投资、财政补贴等办法,投入扶持资金5000万元,协调银行贷款5亿元,重点实施良种工程,支持精深加工、贮藏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倾力推动马铃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