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玉米反弹缺乏配合
近期,玉米价格依然疲软,但价格下跌速度有所放缓,部分地区甚至有所反弹,并且单周破百万吨的北粮下海量和储备库的频繁开库,让市场信心有所好转。但“蓄水”能力强大的贸易主体,因顾及囤粮收益不足以覆盖成本和风险,观望气氛浓厚,短期内玉米恐怕仍然无力反弹。
一、备货、收储共同支撑 现货价格跌幅收窄
十一月份,由于担心天气转冷后北粮南运供应不畅,以及进口货源难寻,销区企业开始积极采购东北玉米,备货大潮推动北港玉米下海量大幅增长,而产区由于鲜有贸易主体囤粮,新季玉米有效供应充足,上市进度较快,玉米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态势。与此同时,不断有新的增储玉米开库通知发布,增强产区市场收购主体信心,产区玉米价格跌势放缓。
具体价格方面,北方玉米跌幅较上月大幅收窄,下跌速度不及10月份的一半,截至11月底,黑龙江和吉林玉米深加工企业主流收购价格在1860-2000元/吨,较上月下跌40-50元/吨左右;华北黄淮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主流收购价格报2000-2220元/吨,较上月下跌50-70元/吨;北方港口二等玉米收购价2085元/吨,较上月下跌55元/吨左右。不过南方港口由于到货较多,截至月底,随着部分企业阶段性备货逐步完成,价格跌幅相对较大,广东地区港口玉米报价2245元/吨,较上月下跌115元/吨。
二、下游表现有望逐步好转
玉米深加工方面,由于玉米价格处于较低水平,深加工产品具备较好性价比,当前整体开机率已经达到70-75%的较高水平,高于去年5个百分点,加工利润仍处在盈利区间,并且至年底都将是玉米深加工产品消费旺季,预计企业采购积极性依然较高。
生猪养殖方面,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10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073万头,环比上涨0.3%,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4%,产能处于绿色区域(即正常保有量的92%-105%),养殖规模较年初最低谷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恢复,且持续了四五个月时间,后续生猪存栏有望进一步扩张,有望持续至明年二三季度。综合改善明年玉米需求基本面。
三、进口几乎绝迹 国产迎来曙光
近三年来,进口玉米及其各类替代品年输华量超过通常年份约3000万吨,相当于国内玉米年度消费量的约10%,直接让国内玉米由紧平衡格局转变为供大于求,这也是造成国内玉米价格雪崩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本年度,新季玉米产情尚可,且价格已经跌至成本线以下,有鉴于此我国开始严控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近两个月玉米进口量断崖式下跌,10月份玉米进口量仅为25万吨,同比减少近90%,充分体现了我国管控进口玉米冲击的坚决态度。
综上所述,严控进口之后国内玉米有望逐步回到自身的紧平衡格局之中,逐步扭转玉米种植近乎亏损的局面,至明年二至三季度存在供应偏紧的可能。但就当前而言,新粮消耗进度尚不足以产生粮源紧张,用粮企业多数尚不会启动构建大库存,而贸易主体由于担心后续玉米反弹幅度并不一定能够覆盖资金成本、仓储费用和损耗,多数仍在观望,因此预计短期玉米难有较好表现。远期则需要关注随着粮源消耗,市场预期是否出现改观,以及关注小麦、玉米储备投放等可能的相关政策力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