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行业主要产品飞跃式增长 未来深加工产能过剩将再现
4月23日,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在安徽蚌埠召开的“八届四次理事会议暨第八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上,发布了《2019中国玉米市场和淀粉行业年度分析及预测报告》。报告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玉米首次出现年度内的产不足需。我国玉米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供求状态,预计后期玉米深加工产能过剩问题将再度显现。
此报告由中国淀粉工业协会联合艾格农业、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以及光大期货共同推出。2018年,在国家政策导向及生产补贴的双重引导下,玉米深加工产量及新增产能继续得到释放,行业竞争格局发生转变,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淀粉及下游行业的产品品质和生产技术都有大幅提高,行业整体景气度有所提升。新形势下,行业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而玉米深加工产能逐年扩大,玉米产需缺口呈现逐年扩大趋势;玉米收购市场化后,玉米收购价格呈现大起大落,局部供应紧缺或过剩;中美贸易关系对国内市场供给、价格影响巨大;非洲猪瘟疫情蔓延全国,生猪存栏创历史新低,对国内玉米市场影响深远;关于未来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期、预判将左右新一个生产周期的运行,种种关键因素的变化,将给加工企业带来更加严峻的新挑战。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会长佟毅做了“我国玉米淀粉及淀粉糖工业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的报告,报告系统总结和提炼了行业技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行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从小而散的手工作坊的起步缓慢发展,到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跟跑、并跑;再到今天的一批现代化企业集团成长为行业的中坚,以生物技术强化加工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技术局部领跑。结晶葡萄糖、淀粉糖和功能性糖醇以及变性淀粉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实现数十倍的飞跃式增长。淀粉及其衍生物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化工等领域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顾问刘爱民博士对《2018年中国玉米市场和淀粉行业年度分析及预测报告》内容做了详细解读,对中国淀粉行业做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该报告指出,我国的淀粉行业呈现四大特点。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玉米首次出现年度内的产不足需。2018年,全国各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库存较多的稻谷和玉米种植,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18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比上年小幅缩减27万公顷,至4213万公顷左右,降幅0.7%。2018年,我国玉米产量2.57亿吨,同比减少174万吨,减幅0.7%。与此同时,通过引导玉米深加工产能增加,我国玉米需求快速增长,并在2018年度首次出现当年玉米产不足需的情况,玉米净库存出现下降,去库存效果明显。二是继续对饲料、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力度以促进玉米消费。2018年,吉林、黑龙江分别公布了针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政策。与上年相比,新政策在补贴的主体标准上基本没有变化,但补贴力度有所减弱。国家以前曾出台过对饲料企业的免征增值税的政策,但从未有过任何补贴政策。此次补贴政策出台,有助于加速新产玉米的就地加工转化,降低东北玉米的库存压力。从长期来看,随着养殖区域向东北转移,再加上对补贴政策延续性的预期,规模饲料企业必将加快在东北的产能布局进度。三是大力推广燃料乙醇发展,玉米深加工产能继续提高。
2017年,国家取消了玉米深加工、生物液体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产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并出台了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政策。近两三年,我国将新增玉米深加工产能超过2000万吨,自2018年开始新建的玉米深加工项目陆续投产。玉米深加工产能的增加,直接导致新玉米上市后企业高价抢购玉米,直接抬高了生产成本,新建项目一投产便陷入经营亏损的困境。我国玉米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供求状态,预计后期玉米深加工产能过剩问题将再度显现。四是临储玉米拍卖累计成交达到1亿吨,成为影响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2018年,临储玉米累计成交量超过1亿吨,比去年的5747万吨增加4200余万吨,临储库存玉米已降至1亿吨以下。2018年,我国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旺盛与新粮价格高开有关,临储玉米性价比优势突出;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三季度玉米及替代品进口显著下降,用粮企业加大了对临储玉米的采购力度。2018年的临储玉米拍卖继续延续“高成交、低出库”的特点,通过对拍卖价格和出库节奏的有效把握,成为影响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维持了市场价格的相对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