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七成 价跌五成 马铃薯坠入价格暴跌“周期怪圈”
马铃薯曾经作为贫苦时期代表食物的马铃薯,早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的舌尖美味。然而,即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马铃薯还是未能摆脱“望天收”是宿命。由于4月以来遭遇了先旱后涝的恶劣天气,西南主要产区的马铃薯今年量价齐跌。平均而言,去年亩产3000多斤,今年只有1000多斤,农户承受了很大损失。从4月底开始上市的山东马铃薯,到目前正在上市的内蒙古马铃薯,价格出现了20%到50%不等的下滑。
价格方面,马铃薯和姜、蒜、糖、豆等农产品(000061,股吧)一样,都存在着周期性暴涨暴跌的“怪圈”。从历史上看,近年来马铃薯价格基本上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呈现“涨-跌-稳”的走势。
市场人士指出,解决价格“怪圈”,主要应改善产销信息沟通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信息来指导农户种植。同时,马铃薯作为大宗商品,天然具有利用期货市场的优势。不过,质量标准厘定、交割基准地确定、从业者相关知识普及等是必须做出的努力。从制度设计到普及推广,马铃薯期货推出的每一步都要实实在在接“地气”。
今年4月以来,作为我国马铃薯重要产区的云南、贵州等地出现先旱后涝的恶劣天气,经此“特殊待遇”,今年出产的马铃薯出现了量质齐跌的情况。早期的干旱天气导致马铃薯秧苗成活率低,之后持续的降雨天气带来寡照和渍涝现象,对马铃薯生长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在7月至9月的收获期,当地持续降雨,致使马铃薯无法顺利收成。据悉,今年云南、贵州两地马铃薯整体出现四至六成的减产,个别受灾严重地区的减产幅度甚至达到八成,面临绝产。
市场人士坦言,今年的异常天气给西南产区马铃薯行业带来了致命打击。往年云贵两地有很大一部分马铃薯销往外地,但今年由于货源量少、质量低,达不到市场需求,只能勉强自给。
有着“中国薯都”之称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目前遭遇因持续干旱导致马铃薯大量减产的局面。内蒙古气象局9月的消息称,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的干旱已持续五十多天,农区各类作物受到严重影响,旱作马铃薯块茎数量不足,预计减产七成以上。
从历史上看,马铃薯价格的暴涨暴跌基本上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呈现“涨-跌-稳”的走势。“过山车”行情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价低伤农,导致来年农产品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进而孕育了下一轮暴涨行情;价格暴涨后吸引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又给暴跌埋下了隐患。
“我国马铃薯市场和其他农产品一样,跟风种植现象严重,致使种植面积暴涨暴跌,价格起伏不定,农户收益也极不稳定。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应该改善产销信息沟通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信息来指导农户种植,在种植品种和种植规模的选择方面给农户一定参考。”贺坦说。
中国农业大学蔡海龙博士表示,当前应该加强马铃薯产业监测预警,构建马铃薯市场监测预警指标,建立及时、权威的产销信息发布制度,对有可能引起供求严重失衡和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因素,进行充分的预判。
值得注意的是,马铃薯本身作为大宗商品,天然具有一些利用期货市场的需求和优势。孟金辉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马铃薯产量大,市场交易量也比较大。其次,马铃薯价格波动幅度巨大。第三,马铃薯种植范围广,消费遍及全国各地。第四,有较完善的冷藏设施,存储时间较长。第五,除鲜食外,马铃薯还可以加工成淀粉,或制作成薯条、薯片和土豆泥等食品,产业链比较长。
从国际市场来看,美国很早就有马铃薯期货,不过交易量不大,大多是马铃薯需求量大的企业为了规避现货价格波动而参与交易。在我国,2012年起郑州商品交易所就开始酝酿推出马铃薯期货,可是如今已时隔两年,依旧没有取得大进展。
可见,为了使产业更好发展,保护农户利益,马铃薯期货的推出或势在必行。不过,应该意识到,在我国很多马铃薯种植者是分散的小种植户,需求方也以产地附近的小加工企业为主,相关人员对期货市场并不熟悉。因此,从制度设计到知识普及推广,马铃薯期货推出的每一步都要实实在在地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