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星期一 19:43:55

木薯的田间管理,需要做些什么,能使木薯的产量提高呢?

        一、及时补缺株,木薯株行距大,每亩株数少,而每株产量高,如稍有缺株,就会影响产量。所以,种后应及时检查,看有无漏种、浅种、覆土不严,或有大土块把种茎两端承起成“架桥”等现象。如有发现,即应补种、加厚、覆土或拔起重种。发现有干枯腐烂的,必须立即拔掉重种。
齐苗后须田间检查1~2次,有缺即补,如没有种茎,可在种后50天内间苗时,把拔出的芽蘖补种在缺种的地方。这样用芽囊补种的植株,产量虽低些,但仍有一定的收获。补缺株,最好阴雨天进行。拔出的芽蘖要剪去部分叶子,以减少蒸发,比较容易成活。
      二、适时中耕培土,木薯系块根作物,要块根发育良好,就应当保持土壤疏松。
      除在整地时做好深耕碎土工作,播种时多施农家肥,使土壤松软外,还要适时中耕,保持土壤疏松。一般木薯种后8天即开始发芽,约一个月发芽完毕,大约种后40天~60天可以进行第1次中耕追肥。第一次中耕时,木薯根还很短,可以松土,但不宜培土过厚。再过40~50天,应再施肥中耕、培土一次。这时木薯的块根已开始长大,因此中耕不宜深,主要是除草,施肥,培土宜多一些,防止以后茎秆被风吹倒,但也不可过厚,否则土温不足,也会影响块根的成长。
      一般起畦种和风小的地区培土厚7厘米左右便可,平地种和风大的地区可以培土厚13~16厘米。第2次中耕后,植株已高大繁茂,荫蔽行间,杂草不易生长,故可不再中耕;但如中耕粗放,杂草未净,仍需重点除草一次。风大的地区在8、9月间,仍须在行间取土培在木薯根部,以防吹倒。
      三、摘芽间苗,木薯是用种茎种植的,种后总会长出2~4个芽,如果不摘除,一株薯就会长出几个主茎来。一般仅选留一个,其余摘除不要。有书介绍,摘留一苗的比不摘苗的茎粗,产量高,结薯大。但据西江农场的试验,摘留两苗的比摘留一苗的块根、茎叶的产量都高得多。另据对未间苗的木薯所作的调查,2苗株比单苗株增产28%,3苗株比单苗株增产60%,4苗株比单苗株增产76%。无论用人工间苗或不间苗,薯及茎叶产量,多苗植株都比单苗株高,而且块根增产都在28%以上。
      一般情况下,木薯播种后,多数出芽2~3个,少数出芽1个,出芽4个以上的很少。种后几个月,经过自然淘汰,每株仍以2~3茎的为多。既然每株自然茎数多为2~3个,产量也是2~3茎的植株高,人工间苗摘芽看来似无必要。多苗植株产量高的原因,是因为木薯分叉期(大约是种后4个多月)前,多苗的植株,苗多叶多,受光面广,光合作用能力强,制造淀粉多,因而块根长得快,长得重。
      四、摘顶,据观察,在同一品种中,凡分枝多的植株,块根也多并且大。那么,采取摘顶的办法来促进分枝,增加受光面积,能否增加产量呢?试验结果表明,摘芽后株高显著降低。红茎种摘3次顶的株高降低33%,摘2次的减低21%,摘一次的降14%。青茎种摘3次顶的株高减低34%,摘2次降低15%,摘一次的降低1%。摘顶的植株与不摘顶的,茎数、茎叶重、薯数等均无显著差异。块根产量,除红茎种摘1次增产4%外,其余处理都比不摘顶减产5~16%。由此证明,摘1次顶的块根可能略有增产,但多次摘芽,虽然分枝多,仍没有增产的可能。
       总之,木薯是否需摘顶芽,应根据品种、株行距的疏密和植株长势的强弱而定。例如南洋紫皮木薯,分枝部位较低,就无摘顶的必要;分枝少或者分枝慢的直立性品种,才需要摘除顶芽,促进分枝。又如株行距过密,植株生长拥挤,虽摘顶可增加分枝,但也难以增加有效受光面积。若株行距适度,植株间有空隙,摘顶可促进提早分枝,多长枝叶,增大受光面积,对块根产量的提高会有一定作用。再如施氮肥过多,枝叶徒长,适当摘顶,抑制其生长,也是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