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时评之二:国家环境投资投向何处
为应对经济金融危机,国务院决定,今明两年投资4万亿元,采取十项措施,拉动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明后两年,中央政府每年投资2万亿元,用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民生工程。
第一个问题是,在这块巨大的“蛋糕”中,环境产业能够分到多大的比例?
首先,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需求来看。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30%。按照这个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需新增投资3320亿元,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投资120亿元;新增污水处理厂投资540亿元;污水管网补充完善已建和在建、新建污水处理能力配套管网投资2085亿元;污泥处理和处置设施投资473亿元;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投资102亿元。
从投资来看,2006年和2007年两年来,全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74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近两年对污水处理已投入135亿元补贴),假设2008年已投资370亿元(近两年来平均数)。那么,“十一五”前三年共投资1111亿元,与规划需求3320亿元相比,全国污水处理投资缺口为2209亿元。这笔投资是需要今后两年加以完成的,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补贴总额约350亿元以上。
其次,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需求来看。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其中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按照这个规划目标,垃圾处理需新增投资862.9亿元,其中垃圾处理设施713.6亿元,垃圾收运转运设施149.3亿元。
从投资来看,2006年和2007年两年来,全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318元,假设2008年已投资159亿元(近两年来平均数)。那么,“十一五”前三年共投资477亿元,与规划需求863亿元相比,全国垃圾处理投资缺口为386亿元。这笔投资也是需要今后两年加以完成的。
综上所述,今后两年,国家在污水和垃圾处理方面投资需求约为2600亿元(初步匡算为2595亿元),约占4万亿元投资总量的6.5%。也就是说,环境产业在这块大“蛋糕”中可以分到百分之六左右。
第二个问题是,环境投资重点将投向何处?
我们分析,将有四个投资重点:一是重点流域,包括南水北调工程;二是中西部;三是县城及乡镇;四是四川灾区。
第一,重点流域。“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在重点流域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据财政部提供的数据,1999-2005年,中央财政通过国债项目资金累计投入“三河三湖”治理138亿元;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72亿元;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75亿元;其他污水治理项目近100亿元等。
“十一五”期间,重点流域投资需求规模为1700亿元(不包括太湖流域)。其中:松花江流域规划项目222个,投资233.66亿元;淮河流域规划项目656个,投资306.7亿元;海河流域规划项目524个,投资294.97亿元;辽河流域规划项目201个,投资154.14亿元;巢湖流域规划项目56个,投资70.75亿元;滇池流域规划项目65个,投资92.27亿元;黄河中上游规划项目528个,投资319.93亿元;三峡库区规划项目460个,投资228.24亿元。
第二,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将是中央财政补贴的重点。除重点流域涉及到的中西部地区已有规划外,各省也都提出了各自的污染治理规划。比如,“十五”期间,污水处理率比较低的江西(6.5%)、贵州(7.1%)、广西(8.1%),今年都提出了规划治理目标。江西省今年5月提出,确保两年内全省所有县(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营,即从2008年7月1日开始,到2010年7月1日前,全省各县(市)建设78座污水处理设施(含配套管网),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190万吨,配套管网3310公里,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确保达到70%以上,力争达到80%以上。广西自治区今年7月提出,三年内,全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23项,日处理污水457万立方米;建设垃圾处理设施项目84项,日处理垃圾13330吨。到2010年,所有市、县和国家级、自治区级园区建成污水垃圾处理厂(场)。贵州省提出,在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省级财政再增加2亿元,另外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中再安排2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使贵州省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每年达到5亿元,并且以后还会逐年增加。
第三,县城及乡镇。目前,全国仍有194个设市城市和80%的县城未建成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处理率仅有22.6%,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只有17.6%。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今后几年,县城及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建设部提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将成为下一个投资重点,全国2万个建制镇污水处理总投资额将高达1万亿元。
第四,四川灾区。国务院提出,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可以预计,灾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提速。
我们预计,伴随经济“新政”的出手,中国必将迎来又一个生态环境建设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