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是拉动内需必守的红线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密不可分。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环保工作高度强调,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进行深刻思考,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等新概念、新观点,标志着我们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又有了新的突破,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正如一些专家所说,“生态文明”新理念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将环保从行为实践提高到理论和伦理的高度,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升华。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及环评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国环境保护正向好的方向转变,如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首次实现了双下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2008年以来,中国环保工作经受了严峻考验。面对历史罕见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环保部门迅速启动环境应急机制,严密防控次生环境灾害,切实保障了灾区群众饮水和环境安全。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期间,有关地方和部门协同配合,全力实施奥运环境质量保障措施,实现了北京空气质量天天达标,兑现了向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
然而,正处于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的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有的直接影响人民健康。
2007年全国557个监测城市中,30.2%的城市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特别是近期个别地区在扩大内需的环境下,借发展之名放松环境保护的说法,使保护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
环境保护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固然需要全民参与,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资源环境忧患意识。正如前不久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所表示,国家扩大内需,对环境保护尤其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是一个机遇,能够加快规划的实施进度,还有利于一些地方借这次机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换代。同时,扩大内需必然要上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这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采取措施的情况下,这些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完全是可控的。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新形势下,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有机结合起来,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形成新的发展机制,支持环保部门加强环境监管,认真落实“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审批新建项目环评、严肃追究环境监管失职责任”的“三严”执法要求。
正如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报告时强调的,在环评审批方面,对国家政策支持、符合扩大内需要求和环保法律规定的建设项目要加快环评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严把关,严禁审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项目。
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才能有利于解决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而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何况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不仅是13亿人民的福祉所在,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是我们在扩大内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坚持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