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市武川县a级绿色马铃薯早熟栽培品种提早50天上市
武川县马铃薯种植历史源自明代,因气温、日照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气候冷凉病虫害发生少的自然条件以及有机肥、化肥混施的种植习惯,具备了无公害、绿色生产的天然优势,所产马铃薯外观好、口感佳、营养物质含量高,鲜薯、种薯及马铃薯淀粉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近几年武川县马铃薯年种植面积达80万亩,其种植规模、产量优势、区位条件、机械化耕作、加工贮藏产业配套设施、各类技术、营销服务协会、网络信息化服务使马铃薯发展成为武川县乃至内蒙古地区种植业的一大优势产业。武川县马铃薯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后,于2006年又顺利通过环境及产品检测,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认证号为lb-15-0610052773a。
武川县马铃薯成熟及出售旺季往年在9月下旬至10月,由于收获销售时间集中与其它地区相似,往往出现优质不优价的现象,为了充分发挥无公害、绿色品牌效益,实现提早成熟,抢占市场先机,提高农民收益,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2007年由武川县农牧业局开展了后山地区早熟马铃薯栽培试验基地建设工作。
一、扎实完善的基础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基地建设成功,农牧业局多次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农艺师,商讨基地实施技术,确定了采用小拱棚、地膜双覆盖,躲过晚霜,采取早熟品种,适时早播的栽培方式,并注重选地、晒种、施肥等技术措施,同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报上级有关专家评定后按照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执行基地生产。
为了确保试验基地建设顺利开展,县政府在财力紧困的情况下,划拨15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并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供试基地领导小组。
春节刚过领导小组多次深入全县乡村进行实地调查,在3月份确定了具有丘陵乡特点的可镇三圣太村、具有山区乡特点的纳令沟东坡村、具有山区及丘陵结合气候特点的哈少乡黄花滩村为早熟马铃薯试验基地。三个基地均有灌溉设施,且按照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远离公路50米以上,前茬为禾本科、豆类等轮作作物,对每个基地确立了责任人和科技人员,从种到收进行实际操作、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
按照方案要求,为了确保基地种植如期进行,在4月初麦类作物春耕备耕之际,农牧业局绿色食品开发办的科技人员严格按照方案设计采购早熟脱毒马铃薯原种、有机复合肥、天津优质地膜,宽度长短适宜的竹片等物资,并在4月8日,督促基地农户及早开始整地汇地,随后在4月12日开始覆膜,通过扎实的春耕备耕工作,确保了基地种植及早开展。
二、艰苦细致的基地建设工作
从4月20日左右,膜下地温升高到10度以上,各基地开始种植,同时进行小拱棚搭建。为了保证拱棚质量,绿色食品办工作人员全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合理密植及配方施肥,按照方案设计,小拱棚栽培要尽早完成,以便起到提温促长作用。
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技术人员不辞辛劳地蹲在田间地头进行小拱棚栽培试验工作,为了保持马铃薯的适宜生长温度,每天要进行放风、压膜,观测小拱棚及单覆膜种植的地温、棚温,直到6月3日晚霜结束,气温稳定到20℃进行揭膜。先后完成了单覆膜种植,达到了使气温提高8℃地温提高3℃的试验效果。150亩试验基地苗齐苗壮,长势比周围的对照田苗高多达5---10厘米以上,试验获得了初步成效。
三、精细严格的管理工作
武川县马铃薯成熟及出售旺季往年在9月下旬至10月,由于收获销售时间集中与其它地区相似,往往出现优质不优价的现象,为了充分发挥无公害、绿色品牌效益,实现提早成熟,抢占市场先机,提高农民收益,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2007年由武川县农牧业局开展了后山地区早熟马铃薯栽培试验基地建设工作。
一、扎实完善的基础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基地建设成功,农牧业局多次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农艺师,商讨基地实施技术,确定了采用小拱棚、地膜双覆盖,躲过晚霜,采取早熟品种,适时早播的栽培方式,并注重选地、晒种、施肥等技术措施,同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报上级有关专家评定后按照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执行基地生产。
为了确保试验基地建设顺利开展,县政府在财力紧困的情况下,划拨15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并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供试基地领导小组。
春节刚过领导小组多次深入全县乡村进行实地调查,在3月份确定了具有丘陵乡特点的可镇三圣太村、具有山区乡特点的纳令沟东坡村、具有山区及丘陵结合气候特点的哈少乡黄花滩村为早熟马铃薯试验基地。三个基地均有灌溉设施,且按照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远离公路50米以上,前茬为禾本科、豆类等轮作作物,对每个基地确立了责任人和科技人员,从种到收进行实际操作、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
按照方案要求,为了确保基地种植如期进行,在4月初麦类作物春耕备耕之际,农牧业局绿色食品开发办的科技人员严格按照方案设计采购早熟脱毒马铃薯原种、有机复合肥、天津优质地膜,宽度长短适宜的竹片等物资,并在4月8日,督促基地农户及早开始整地汇地,随后在4月12日开始覆膜,通过扎实的春耕备耕工作,确保了基地种植及早开展。
二、艰苦细致的基地建设工作
从4月20日左右,膜下地温升高到10度以上,各基地开始种植,同时进行小拱棚搭建。为了保证拱棚质量,绿色食品办工作人员全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合理密植及配方施肥,按照方案设计,小拱棚栽培要尽早完成,以便起到提温促长作用。
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技术人员不辞辛劳地蹲在田间地头进行小拱棚栽培试验工作,为了保持马铃薯的适宜生长温度,每天要进行放风、压膜,观测小拱棚及单覆膜种植的地温、棚温,直到6月3日晚霜结束,气温稳定到20℃进行揭膜。先后完成了单覆膜种植,达到了使气温提高8℃地温提高3℃的试验效果。150亩试验基地苗齐苗壮,长势比周围的对照田苗高多达5---10厘米以上,试验获得了初步成效。
三、精细严格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