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的栽培技术与开发利用
木薯是耐旱、高产的块根作物。其块根富含淀粉,是节粮型的淀粉资源,在饲料、食品、化工、医药、纺织、造纸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可生产酒精、葡萄糖、麦芽糖、乳酸、山梨醇、降解塑料等,系列产品上百种。如用木薯生产酒精,比同量甘蔗可多生产三倍酒精,被世界公认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再生能源作物。用其生产单细胞蛋白则相当于二级进口鱼粉。作为饲料,木薯粗粉可代替配合饲料中的玉米等所有的谷类成份,且喂养效果与玉米无异,但价格比玉米降低1/3以上。
木薯起源于美洲热带,已有近5000年栽培历史,广泛分布于南北纬30度之间。约于1820年传入我国,至今已有180年的栽培历史。50年代前,木薯在我国多为零星种植,主要作为食粮,普遍种植食用的甜品种(氢氰酸含量在5毫克/100克以下者),如面包木薯和糯米木薯等,但亩产250~400公斤。50年代后,除代替部分粮食外,木薯主要做为饲料和淀粉原料,工厂化加工加快了木薯生产发展。高产的苦品种华南205和华南201开始大面积推广,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至60年代全国木薯的栽培面积由原来10.3万亩增加到520多万亩,亩产提高到540公斤。目前全国700万亩,亩产900公斤,以广东、广西和海南栽培最多,云南、福建次之,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亦有少量栽培。近40年间,我国木薯的面积增长了6倍,单产番一番,总产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28.3%。
一、木薯栽培技术
选用充分成熟,粗壮密节,髓部充实和芽点完整的茎干。扦条长度15~20厘米,种苗平放、斜插、直插均可,亩植800~1000株,不宜超过1600株。必须在植后20天开始、30天内完成查苗补苗。植后60天块根开始形成,90天块根数量基本稳定。
植后三个月内的中耕除草与施肥是促进块根形成,提高单株产量的关键时期。一般植后30~40天,苗高15~20厘米即中耕除草与施肥,促进幼苗生长。尔后按需要第二和第三次中耕除草,促进块根增长膨大。每生产1吨的块根,约从土壤里吸收2.3公斤氮、4.1公斤钾、0.5公斤磷,其中N∶R∶K=5∶1∶8。连年保持亩产1500公斤的块根产量水平,每年每亩至少应增施硫酸铵17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氯化钾18公斤。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三要素的施用比例以5∶1∶5或5∶1∶8为好。
高温多雨和淋溶严重的地方,一般追肥2~3次,分为壮苗肥,结薯肥和壮薯肥。其中壮苗肥以氮为主,于植后30~40天内施用;结薯肥以钾为主并适施氮肥,于植后60~90天内施用;如果土壤贫瘠,最好再施一次壮薯肥,于植后90~120天内施用。
木薯常见的病害有细菌性角班病和褐色角班病,但为害轻微,不会造成产量损失。目前,尚无免疫品种。虫害主要有木薯红螨,往往干旱时发生,雨季到来后,虫体被雨水冲走,一般亦不会造成产量损失;流行时,可用杀螨剂喷杀防治。木薯病毒病、细菌性枯萎病及粉蚧等主要病虫病,均属于木薯的检疫对象,必须严格检疫制度,切忌从非洲、印度、巴西等地区直接引进木薯种茎,防止检疫性病虫害传入。
二、木薯的开发利用
甜品种其块根可直接煮熟食用,可制作罐头或保鲜供应市场,亦可制作糕点、饼干、粉丝、虾片等食品,其叶片还可作蔬菜食用。作畜禽、鱼类热能饲料,代替配合饲料中所有的谷类成份。用于制造葡萄糖、果糖、酒精、饮用酒、各类有机酸、氨基酸、木薯蛋白等。还可用于制造山梨醇、甘露醇,乳化剂,涂料等,尤其可望用于制造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目前全国共有木薯加工厂400多家,其中年产淀粉万吨以上的有40多家。其中广东有20多家,主要有恩平、高明、清远、云浮、英德、徐文、阳春、罗定、阳江、增城等淀粉加工厂以及东莞、广宁葡萄糖厂和郁南酒厂。广西有24家,主要有武鸣、明阳、宁明和左江等淀粉厂。海南有南坤、琼中、毛阳、多文、大致坡等淀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