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度我国玉米供需呈现紧平衡状态
2006/2007年度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可谓是大起大落。在此笔者就2006/2007年度市场基本面情况加以分析,探讨一下期货、现货价格的未来走向。
本年度我国玉米产量将增长需求增长将会导致库存下降
据中国玉米网2007年3月玉米供需报告,预计2007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0597万亩,总产将达到1.45亿吨。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7年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为2735万公顷,较2006年增长30万公顷,增幅为1.1%;玉米产量预计为1.45亿吨,较2006年增长300万吨,增幅为2.1%。
本年度玉米预期增产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主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和单产提高,由于上年度大豆种植效益明显低于玉米,吉林、黑龙江等地豆农改种了玉米,吉林玉米播种面积达到了4350万亩,增加50万亩,黑龙江地区大豆播种面积减少60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增加315万亩,达4362万亩。另外,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几大玉米主产区的播种面积也相应增加,这给丰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2007年度我国玉米需求将继续增长,并将导致玉米库存继续下降。本年度受猪高热病疫情影响,饲料需求大幅减少,但工业需求继续大幅扩张,预计年度内玉米出口大幅减少,并开始少量进口玉米,整体说来国内供需处于紧平衡的局面。据中国玉米网年度供需报告预测,我国2006/2007年度玉米产量1.41亿吨,饲料消费9037万吨,工业需求3039万吨,年度缺口105万吨,期末库存降至1755万吨,上一年度期末库存为1859万吨。
农民期望过高商业库存较低抢占内贸货源出口压力较大
据统计,去年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成本增加了18%~25%左右,华北黄淮地区增加了10%左右,这使得农民心中的玉米底价有所提高。再加上去年开秤以来,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20%左右,山东地区玉米价格也较上年同期上涨,加重了农民的惜售心理。尽管价格不断提高,农民仍然期待更高的价格。农民的惜售造成玉米流通数量较少,市场不能形成有效供应,商业库存较低,现在农民手中余粮远远高于去年同期,也势必造成后期集中上市的隐患。
国家于2006年11月发布了截至到今年2月底的450万吨出口配额,但由于东北玉米延迟上市,国内玉米供应趋紧,价格一路上涨。前期签的出口订单基本都处于赔钱状态,而且新玉米上市数量有限,难以保证出口粮的供应。实际上出口任务在前期已经开始陆续执行。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玉米集港速度开始明显增加,月集港能力超过60万吨,但我们知道,蛇口港一个月的玉米需求就在70万吨左右。所以出口玉米大大挤占内贸的库存与粮源,造成玉米供应阶段性紧张。这也是形成玉米价格迅速上涨的重要原因。
收购主体增加市场人气较旺铁路运输紧张到货成本增加
相对于往年,今年玉米市场的收购主体有所增加,最明显的一是出口商参与到新粮抢购之中,二是参与期货的套保商,由于已经在期货市场持有仓单,庞大的持仓限制了一定数量的玉米流通。这样,玉米深加工企业、贸易商、出口商、套保商,再加上国家储备,构成了多元主体,加重了市场的看多人气。
玉米的运输瓶颈一直存在,也是困扰贸易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今年不仅仅是东北地区,华北黄淮地区的铁路运输也比较紧张。从新玉米上市开始,物流一直没有出现畅通局面,一方面使销区到货数量减少,另一方面请车费用增加了销区的到货成本,也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
去年新产玉米使用期将延长东北遭遇暖冬玉米容易霉变
根据中国玉米网对东北农民播种意向调研,由于去年种植玉米收益远大于大豆,今年东北农民将继续扩大玉米播种面积,另外今年华北主产区如河北等地实行水田改旱田,也会使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以我国商品粮供应最大的吉林地区为例,截止到2007年1月末,根据吉林省粮食局统计的数据,入库玉米数量有1200万吨,而去年截至9月末入库数量仅1149万吨,后期还有近半年的收购时间,所以去年吉林省的实际产量可能与政府部门统计数据有较大出入,而今年的丰收数量也将远远高于预期。前面我们已经说过,2006年新粮上市时间比上年推迟了一个半月,这样2005/2006年度的玉米使用期达到14个月,那么2006/2007年度这些丰产玉米使用期就相应减少到了11个月甚至10个月,那么前期阶段性供不应求的局面可能会演变成后期的阶段性供大于求,庞大的供应压力对后市形成利空影响。
2006年东北地区遭遇暖冬,这造成了玉米保存难度增加,今年春节过后部分地区又出现降雨天气,农历正月初三已有烘干塔开始作业,高水分玉米成了贸易商的心头之痛,前期没有烘干的玉米已经出现发热现象,但烘干塔能力又有限。东北部分贸易商已经于2007年1月下旬纷纷降价停收,春节后库存充裕的企业也将收购期继续延迟,吉林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甚至将收购期推迟到3月中旬左右,已经收购的企业也正抓紧烘干,并借机下调收购价格。另外,如果玉米发生霉变,也必将影响质好玉米的价格。而且由于今年春节较晚,节日过后,距农民种地仅有一个月时间,农民保管条件较差,预计大部分农民会在4月初将绝大部分玉米卖出,可见春节过后供应压力较大。而春节过后天气转暖,深加工企业无法大量收购,贸易企业也只能根据烘干能力收购。市场承接农民玉米能力较春节前大大降低,收购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收购价格将继续回落。
加工利润缩小部分企业停产 饲料进入淡季需求恢复较慢
据中国玉米网《玉米深加工产业报告》(2007年第一期,3月30日即将发行)中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消耗玉米总量为3159万吨,较2005年提高339万吨,2007年预计达到3700万~3800万吨。而新增这部分玉米消耗,按计划是集中在2007年初运行,但由于去年原料价格反季节上涨,深加工企业利润大幅减少,而且由于供应增加,市场难以消化,积压大量库存,很多深加工企业陷入减产或停产的尴尬境地,预计这部分新增产能的集中投放要延迟到3~4月,而且投放数量也将少于计划,但这部分新增玉米需求也很难带动市场价格。由于市场收购主体减少,深加工企业并不急于调整价格,已经充分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后期价格将维持下跌趋势。
2006/2007年度初期,即2006年10~12月,国内饲料行业迎来一个销售高峰。对玉米的需求也持续增加,这样导致了南方现货价格坚挺。但自2007年1月开始,饲料行业出现了一个消费淡季,预计整个行业的需求将减少10%~20%,饲料行业的整体采购进度将放缓。据中国玉米网调查显示,由于猪高热病等疫情的出现,国内生猪存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将近1/4,而且在节前高价的刺激下,大部分禽畜都已经出栏,存栏迅速下降。春节后是饲料需求淡季和疫病高发期,猪病导致猪补栏大大低于前期,养殖户补栏态度比较谨慎。禽类补栏要好于去年同期,虽然禽类饲料需求有所恢复,但补不上猪料需求减少部分,因此整个市场饲料需求仍然偏弱,往年3月左右饲料需求就有所恢复,今年预计饲料企业需求全面恢复应在4月份左右。
出口面临退市拉动作用减弱 全球玉米用量呈阶段性下降
带动本轮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出口,据了解,出口任务已经基本备货完毕,还没有装船的任务也多集中在港口,出口商已经退出了东北收购市场。2007年2月底之后, 出口对市场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2006年3月份出口结束后玉米现货价格回落了近100元/吨,而2007年1月~2月产区价格已经下跌了近100元/吨。现在北方港口库存将近150万吨玉米,而外贸玉米大约50万吨左右,3月中旬左右出口全面结束,外贸库存将完全被内贸库存填满,当然,不排除这部分库存留给5月交割玉米。由于今年前期涨幅过高,预计出口结束后现货价格下跌幅度会更大。
2007年中国、美国、阿根廷玉米种植面积又将大幅增加,全球面临创纪录丰收。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KeithCollins在农业展望论坛上表示,预期美国农户2007年将播种8700万英亩玉米,产量将达到122亿蒲式耳。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交易所称,2006/2007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2150万吨,比上年度提高41.4%。再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计,中国2007年的播种面积将达到2735万公顷,产量也会达到创纪录的1.45亿吨。三大玉米出口国的产量同时调增,将可能对后一阶段的市场产生利空影响。
需求方面,进入2007年以来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禽流感疫情持续蔓延,还有疯牛病、口蹄疫等其他疫情,这将减少这些国家的玉米需求,当前玉米价格处于历史高位,高价格本身就抑制需求,再加上疫情的爆发,预计全球玉米用量将呈阶段性下降局面。
国家加大粮食宏观调控力度 小麦价格抑制玉米上升空间
进入2006年12月份之后,由于粮食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消费,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开始加大,稳定粮价态度十分坚决。截至目前,国家已经进行了17次储备小麦抛售。如果后期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接近或高于小麦价格,那么深加工企业及饲料企业将开始启用小麦进行替代,2006年9月份的时候,华北黄淮及南方销区已经出现了小麦替代玉米现象,部分行业替代率达20%左右。而当前的小麦价格在国家调控下已经开始平稳运行,预计玉米的上涨空间将受到牵制。
中美供应减少全球需求增加 国内玉米价格底部继续提高
综上所述,2007年国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两大玉米主产国美国和中国的玉米供应将同时减少,需求则全球性继续增加。由于新季玉米的起点较高,较高的收购价格决定了后期的成本底线,预计2007年我国玉米价格的底部将继续提高。
2007年3月中旬开始东北玉米出现销售高峰,产区价格理性回归,其他地区保持平稳。东北产区玉米回落空间为50~100元/吨,港口价格将跌破1450元/吨。期货方面也将有类似跌势,主力合约0709下跌目标价区为1635~1656元。4~5月受供应增加的影响全国价格联袂走低,进入6月份以后,进入炒作天气阶段,价格可能会有所反弹,市场重新步入上升通道,反弹的力度看天气而定。中美天气好则反弹力度弱,中美天气若很不好,可能再创新高。7、8两个月贸易商手中玉米将大量抛向市场,抛售量将远远大于这两个月的需求量。国内玉米价格有可能像11月、12月反季节上涨一样,在7、8月出现反季节下降,在7、8月份创出本年度玉米价格的低点。直至年末,市场将迎来一轮新的上涨行情,并有可能开始大量进口玉米。
本年度我国玉米产量将增长需求增长将会导致库存下降
据中国玉米网2007年3月玉米供需报告,预计2007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0597万亩,总产将达到1.45亿吨。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7年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为2735万公顷,较2006年增长30万公顷,增幅为1.1%;玉米产量预计为1.45亿吨,较2006年增长300万吨,增幅为2.1%。
本年度玉米预期增产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主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和单产提高,由于上年度大豆种植效益明显低于玉米,吉林、黑龙江等地豆农改种了玉米,吉林玉米播种面积达到了4350万亩,增加50万亩,黑龙江地区大豆播种面积减少60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增加315万亩,达4362万亩。另外,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几大玉米主产区的播种面积也相应增加,这给丰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2007年度我国玉米需求将继续增长,并将导致玉米库存继续下降。本年度受猪高热病疫情影响,饲料需求大幅减少,但工业需求继续大幅扩张,预计年度内玉米出口大幅减少,并开始少量进口玉米,整体说来国内供需处于紧平衡的局面。据中国玉米网年度供需报告预测,我国2006/2007年度玉米产量1.41亿吨,饲料消费9037万吨,工业需求3039万吨,年度缺口105万吨,期末库存降至1755万吨,上一年度期末库存为1859万吨。
农民期望过高商业库存较低抢占内贸货源出口压力较大
据统计,去年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成本增加了18%~25%左右,华北黄淮地区增加了10%左右,这使得农民心中的玉米底价有所提高。再加上去年开秤以来,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20%左右,山东地区玉米价格也较上年同期上涨,加重了农民的惜售心理。尽管价格不断提高,农民仍然期待更高的价格。农民的惜售造成玉米流通数量较少,市场不能形成有效供应,商业库存较低,现在农民手中余粮远远高于去年同期,也势必造成后期集中上市的隐患。
国家于2006年11月发布了截至到今年2月底的450万吨出口配额,但由于东北玉米延迟上市,国内玉米供应趋紧,价格一路上涨。前期签的出口订单基本都处于赔钱状态,而且新玉米上市数量有限,难以保证出口粮的供应。实际上出口任务在前期已经开始陆续执行。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玉米集港速度开始明显增加,月集港能力超过60万吨,但我们知道,蛇口港一个月的玉米需求就在70万吨左右。所以出口玉米大大挤占内贸的库存与粮源,造成玉米供应阶段性紧张。这也是形成玉米价格迅速上涨的重要原因。
收购主体增加市场人气较旺铁路运输紧张到货成本增加
相对于往年,今年玉米市场的收购主体有所增加,最明显的一是出口商参与到新粮抢购之中,二是参与期货的套保商,由于已经在期货市场持有仓单,庞大的持仓限制了一定数量的玉米流通。这样,玉米深加工企业、贸易商、出口商、套保商,再加上国家储备,构成了多元主体,加重了市场的看多人气。
玉米的运输瓶颈一直存在,也是困扰贸易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今年不仅仅是东北地区,华北黄淮地区的铁路运输也比较紧张。从新玉米上市开始,物流一直没有出现畅通局面,一方面使销区到货数量减少,另一方面请车费用增加了销区的到货成本,也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
去年新产玉米使用期将延长东北遭遇暖冬玉米容易霉变
根据中国玉米网对东北农民播种意向调研,由于去年种植玉米收益远大于大豆,今年东北农民将继续扩大玉米播种面积,另外今年华北主产区如河北等地实行水田改旱田,也会使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以我国商品粮供应最大的吉林地区为例,截止到2007年1月末,根据吉林省粮食局统计的数据,入库玉米数量有1200万吨,而去年截至9月末入库数量仅1149万吨,后期还有近半年的收购时间,所以去年吉林省的实际产量可能与政府部门统计数据有较大出入,而今年的丰收数量也将远远高于预期。前面我们已经说过,2006年新粮上市时间比上年推迟了一个半月,这样2005/2006年度的玉米使用期达到14个月,那么2006/2007年度这些丰产玉米使用期就相应减少到了11个月甚至10个月,那么前期阶段性供不应求的局面可能会演变成后期的阶段性供大于求,庞大的供应压力对后市形成利空影响。
2006年东北地区遭遇暖冬,这造成了玉米保存难度增加,今年春节过后部分地区又出现降雨天气,农历正月初三已有烘干塔开始作业,高水分玉米成了贸易商的心头之痛,前期没有烘干的玉米已经出现发热现象,但烘干塔能力又有限。东北部分贸易商已经于2007年1月下旬纷纷降价停收,春节后库存充裕的企业也将收购期继续延迟,吉林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甚至将收购期推迟到3月中旬左右,已经收购的企业也正抓紧烘干,并借机下调收购价格。另外,如果玉米发生霉变,也必将影响质好玉米的价格。而且由于今年春节较晚,节日过后,距农民种地仅有一个月时间,农民保管条件较差,预计大部分农民会在4月初将绝大部分玉米卖出,可见春节过后供应压力较大。而春节过后天气转暖,深加工企业无法大量收购,贸易企业也只能根据烘干能力收购。市场承接农民玉米能力较春节前大大降低,收购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收购价格将继续回落。
加工利润缩小部分企业停产 饲料进入淡季需求恢复较慢
据中国玉米网《玉米深加工产业报告》(2007年第一期,3月30日即将发行)中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消耗玉米总量为3159万吨,较2005年提高339万吨,2007年预计达到3700万~3800万吨。而新增这部分玉米消耗,按计划是集中在2007年初运行,但由于去年原料价格反季节上涨,深加工企业利润大幅减少,而且由于供应增加,市场难以消化,积压大量库存,很多深加工企业陷入减产或停产的尴尬境地,预计这部分新增产能的集中投放要延迟到3~4月,而且投放数量也将少于计划,但这部分新增玉米需求也很难带动市场价格。由于市场收购主体减少,深加工企业并不急于调整价格,已经充分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后期价格将维持下跌趋势。
2006/2007年度初期,即2006年10~12月,国内饲料行业迎来一个销售高峰。对玉米的需求也持续增加,这样导致了南方现货价格坚挺。但自2007年1月开始,饲料行业出现了一个消费淡季,预计整个行业的需求将减少10%~20%,饲料行业的整体采购进度将放缓。据中国玉米网调查显示,由于猪高热病等疫情的出现,国内生猪存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将近1/4,而且在节前高价的刺激下,大部分禽畜都已经出栏,存栏迅速下降。春节后是饲料需求淡季和疫病高发期,猪病导致猪补栏大大低于前期,养殖户补栏态度比较谨慎。禽类补栏要好于去年同期,虽然禽类饲料需求有所恢复,但补不上猪料需求减少部分,因此整个市场饲料需求仍然偏弱,往年3月左右饲料需求就有所恢复,今年预计饲料企业需求全面恢复应在4月份左右。
出口面临退市拉动作用减弱 全球玉米用量呈阶段性下降
带动本轮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出口,据了解,出口任务已经基本备货完毕,还没有装船的任务也多集中在港口,出口商已经退出了东北收购市场。2007年2月底之后, 出口对市场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2006年3月份出口结束后玉米现货价格回落了近100元/吨,而2007年1月~2月产区价格已经下跌了近100元/吨。现在北方港口库存将近150万吨玉米,而外贸玉米大约50万吨左右,3月中旬左右出口全面结束,外贸库存将完全被内贸库存填满,当然,不排除这部分库存留给5月交割玉米。由于今年前期涨幅过高,预计出口结束后现货价格下跌幅度会更大。
2007年中国、美国、阿根廷玉米种植面积又将大幅增加,全球面临创纪录丰收。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KeithCollins在农业展望论坛上表示,预期美国农户2007年将播种8700万英亩玉米,产量将达到122亿蒲式耳。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交易所称,2006/2007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2150万吨,比上年度提高41.4%。再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计,中国2007年的播种面积将达到2735万公顷,产量也会达到创纪录的1.45亿吨。三大玉米出口国的产量同时调增,将可能对后一阶段的市场产生利空影响。
需求方面,进入2007年以来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禽流感疫情持续蔓延,还有疯牛病、口蹄疫等其他疫情,这将减少这些国家的玉米需求,当前玉米价格处于历史高位,高价格本身就抑制需求,再加上疫情的爆发,预计全球玉米用量将呈阶段性下降局面。
国家加大粮食宏观调控力度 小麦价格抑制玉米上升空间
进入2006年12月份之后,由于粮食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消费,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开始加大,稳定粮价态度十分坚决。截至目前,国家已经进行了17次储备小麦抛售。如果后期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接近或高于小麦价格,那么深加工企业及饲料企业将开始启用小麦进行替代,2006年9月份的时候,华北黄淮及南方销区已经出现了小麦替代玉米现象,部分行业替代率达20%左右。而当前的小麦价格在国家调控下已经开始平稳运行,预计玉米的上涨空间将受到牵制。
中美供应减少全球需求增加 国内玉米价格底部继续提高
综上所述,2007年国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两大玉米主产国美国和中国的玉米供应将同时减少,需求则全球性继续增加。由于新季玉米的起点较高,较高的收购价格决定了后期的成本底线,预计2007年我国玉米价格的底部将继续提高。
2007年3月中旬开始东北玉米出现销售高峰,产区价格理性回归,其他地区保持平稳。东北产区玉米回落空间为50~100元/吨,港口价格将跌破1450元/吨。期货方面也将有类似跌势,主力合约0709下跌目标价区为1635~1656元。4~5月受供应增加的影响全国价格联袂走低,进入6月份以后,进入炒作天气阶段,价格可能会有所反弹,市场重新步入上升通道,反弹的力度看天气而定。中美天气好则反弹力度弱,中美天气若很不好,可能再创新高。7、8两个月贸易商手中玉米将大量抛向市场,抛售量将远远大于这两个月的需求量。国内玉米价格有可能像11月、12月反季节上涨一样,在7、8月出现反季节下降,在7、8月份创出本年度玉米价格的低点。直至年末,市场将迎来一轮新的上涨行情,并有可能开始大量进口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