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玉米价格继续冲高
继上周末暴涨之后,受南方部分饲企需求的强劲拉动,近日,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继续冲高,特别是南方内陆销区价格周比累计涨幅高达60-80元/吨,如此快速的上涨令不少市场人士始料未及,产区市场供应量的缩水、深加工企业普遍库存吃紧也是价格上涨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而最近受玉米和大豆比价回归、国际原油屡创新高等因素刺激,玉米期货再度发力,持仓量和成交量均有增加,虽然时有振荡调整,但整体强势格局依然未改,这也为现货市场提供了心理支撑。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上涨动能仍然表现强劲,预计反季节上涨态势仍将延续,部分地区价格仍将可能再创新高。具体分析如下:
目前,东北陈玉米库存整体现状不容乐观,其一在数量上,截至到10月底,辽宁地区陈粮库存不多,吉林库存量约在400万吨左右,黑龙江大约在300-400万吨左右。其二库存存在区域性不平衡状况,目前大部分陈粮库存集中在吉林、黑龙等地,随着季节性铁路运输的进一步趋紧,后期玉米区域性流通难度必将继续加大。其三库存陈玉米成本销售价区间不断抬升,也将进一步提振东北玉米整体价格区间。据了解,华北黄淮地区陈玉米库存目前极少。而新产玉米方面,受气温及农户惜售心理的共同影响,东北地区新玉米大量脱粒收购仍未展开,目前来看,今年暖冬的可能性正在增大。短期而言气温下降较慢将使得玉米脱粒时间推迟,上市时间也相应推后。华北黄淮产区也由于农民的严重惜售,上市量有限。虽然,目前两大产区有个别农民在卖粮,但是在卖粮尚未形成惯性作用的期间内,一旦价格有所趋弱,便很容易遭来农民的抵触。尤其是农村个体粮贩,在农民严重惜售的背景下收购成本居高,风险难度放大,不容加工企业有明显的价格回落。这些都将对后期市场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随着加工生产的不断消耗,目前产区部分深加工企业陈粮库存逐渐减少。据悉吉林长春大成公司陈粮库存只能维持到本月底或下月初。如果本月内市场不能形成玉米集中上市局面,新陈玉米无法正常交接,大成公司将有断粮之忧。其他加工企业也有类似隐忧。总体来看,经过近一个月的拉锯战之后,部分企业库存危机显现,但是补充库存,满足生产,这仅仅是深加工企业入市的第一步。按照常理,深加工企业一般在年前要建立全年库存的70%以上,保证粮源不流失,因为一旦粮源流失,那损失的不仅仅是价格。预计下一步深加工企业将大举抢购玉米,以建立库存。而相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华北地区玉米现货价格涨势更为凶猛。由于华北地区兼具上游原料产区和下游产品销区的特征,该地区的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库存周期一般都在半个月左右,与产区企业动辄2—3个月的库存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在农民惜售的情况下,该区企业提价收足量保证生产的要求也更为迫切。据悉,当地一些企业已奔赴东北产区紧急调粮。如果短期内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粮源满足生产,新一轮粮源争夺战将不可避免。
虽然目前深加工企业仍是市场收购主体,贸易商及粮库仍未大的动作,但是仍不能忽视这股势力。今年贸易商和粮库采购均较为谨慎,不敢轻意在过高价位入市收购,但是尽管如此,他们最终还是会参与到收购中来,目前他们也在积极运作到东北地区抢购粮源。贸易商深入东北腹地的收购前期工作即将全面展开,饲料厂外围战场也已经悄然打响,他们已先行一步直接介入港口现货。
比价效应推动,农民售价预期将继续抬升
当前,全国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尤其是大豆及其加工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然而相对于其他饲料原料,玉米价格的涨幅却是最小的。另外,自9月初以来,东北产区大豆整体收购价区间不断抬升,同时也给豆农带来了较高的收益,此收购景象也刺激了当地种植玉米农民的心理,因此除了10月中旬卖出了少量玉米棒子以外,绝大部分新粮均被留存起来,等待价格上涨。据了解,黑龙江哈尔滨大豆收购价4240元/吨,吉林4260元/吨,两地大豆和玉米比价分别为3.31:1、2.93:1,均高于正常比介2.3-2.5:1。因此,预计后期农民玉米售价预期将继续逐步抬升。
近期,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居于高位,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利好提振。一方面,虽然我国严格限制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和酒精等工业品,而且近期消息称,2008年国家将再次对燃料乙醇财政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即实行弹性补贴政策,最终实现燃料乙醇价格完全市场化。补贴的减少削弱了乙醇加工企业在玉米采购市场的竞争力,但是美国仍将继续扩大玉米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导致国际玉米供需偏紧。国际玉米期货价格走强,间接支撑了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另一方面,发改委发出通知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受此影响,南北港口及销区玉米到站成本将有所提高。目前,对市场影响力已经有所显现。
综合分析,尽管南方个别销区如蛇口玉米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但是由于国内多数地区供需失衡状况短期内难有改观,加之,饲料养殖业的加快复苏、深加工企业补库需求及相关品种的比价效应支持,预计后市国内玉米价格强势上扬格局不改。不过,从基本上来看,新年度国内玉米供需仍基本平衡并有一定盈余,而国家限制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对玉米工业需求增长也有较大抑制作用,玉米出口形势仍不明朗,加之受农发行贷款仍未到位,收购企业大规模采购较难展开,这些不利因素都将限制玉米价格上升空间。后期需密切关注农民及各方收购主体心态变化及新玉米脱粒上市进度。
目前,东北陈玉米库存整体现状不容乐观,其一在数量上,截至到10月底,辽宁地区陈粮库存不多,吉林库存量约在400万吨左右,黑龙江大约在300-400万吨左右。其二库存存在区域性不平衡状况,目前大部分陈粮库存集中在吉林、黑龙等地,随着季节性铁路运输的进一步趋紧,后期玉米区域性流通难度必将继续加大。其三库存陈玉米成本销售价区间不断抬升,也将进一步提振东北玉米整体价格区间。据了解,华北黄淮地区陈玉米库存目前极少。而新产玉米方面,受气温及农户惜售心理的共同影响,东北地区新玉米大量脱粒收购仍未展开,目前来看,今年暖冬的可能性正在增大。短期而言气温下降较慢将使得玉米脱粒时间推迟,上市时间也相应推后。华北黄淮产区也由于农民的严重惜售,上市量有限。虽然,目前两大产区有个别农民在卖粮,但是在卖粮尚未形成惯性作用的期间内,一旦价格有所趋弱,便很容易遭来农民的抵触。尤其是农村个体粮贩,在农民严重惜售的背景下收购成本居高,风险难度放大,不容加工企业有明显的价格回落。这些都将对后期市场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随着加工生产的不断消耗,目前产区部分深加工企业陈粮库存逐渐减少。据悉吉林长春大成公司陈粮库存只能维持到本月底或下月初。如果本月内市场不能形成玉米集中上市局面,新陈玉米无法正常交接,大成公司将有断粮之忧。其他加工企业也有类似隐忧。总体来看,经过近一个月的拉锯战之后,部分企业库存危机显现,但是补充库存,满足生产,这仅仅是深加工企业入市的第一步。按照常理,深加工企业一般在年前要建立全年库存的70%以上,保证粮源不流失,因为一旦粮源流失,那损失的不仅仅是价格。预计下一步深加工企业将大举抢购玉米,以建立库存。而相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华北地区玉米现货价格涨势更为凶猛。由于华北地区兼具上游原料产区和下游产品销区的特征,该地区的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库存周期一般都在半个月左右,与产区企业动辄2—3个月的库存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在农民惜售的情况下,该区企业提价收足量保证生产的要求也更为迫切。据悉,当地一些企业已奔赴东北产区紧急调粮。如果短期内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粮源满足生产,新一轮粮源争夺战将不可避免。
虽然目前深加工企业仍是市场收购主体,贸易商及粮库仍未大的动作,但是仍不能忽视这股势力。今年贸易商和粮库采购均较为谨慎,不敢轻意在过高价位入市收购,但是尽管如此,他们最终还是会参与到收购中来,目前他们也在积极运作到东北地区抢购粮源。贸易商深入东北腹地的收购前期工作即将全面展开,饲料厂外围战场也已经悄然打响,他们已先行一步直接介入港口现货。
比价效应推动,农民售价预期将继续抬升
当前,全国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尤其是大豆及其加工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然而相对于其他饲料原料,玉米价格的涨幅却是最小的。另外,自9月初以来,东北产区大豆整体收购价区间不断抬升,同时也给豆农带来了较高的收益,此收购景象也刺激了当地种植玉米农民的心理,因此除了10月中旬卖出了少量玉米棒子以外,绝大部分新粮均被留存起来,等待价格上涨。据了解,黑龙江哈尔滨大豆收购价4240元/吨,吉林4260元/吨,两地大豆和玉米比价分别为3.31:1、2.93:1,均高于正常比介2.3-2.5:1。因此,预计后期农民玉米售价预期将继续逐步抬升。
近期,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居于高位,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利好提振。一方面,虽然我国严格限制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和酒精等工业品,而且近期消息称,2008年国家将再次对燃料乙醇财政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即实行弹性补贴政策,最终实现燃料乙醇价格完全市场化。补贴的减少削弱了乙醇加工企业在玉米采购市场的竞争力,但是美国仍将继续扩大玉米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导致国际玉米供需偏紧。国际玉米期货价格走强,间接支撑了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另一方面,发改委发出通知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受此影响,南北港口及销区玉米到站成本将有所提高。目前,对市场影响力已经有所显现。
综合分析,尽管南方个别销区如蛇口玉米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但是由于国内多数地区供需失衡状况短期内难有改观,加之,饲料养殖业的加快复苏、深加工企业补库需求及相关品种的比价效应支持,预计后市国内玉米价格强势上扬格局不改。不过,从基本上来看,新年度国内玉米供需仍基本平衡并有一定盈余,而国家限制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对玉米工业需求增长也有较大抑制作用,玉米出口形势仍不明朗,加之受农发行贷款仍未到位,收购企业大规模采购较难展开,这些不利因素都将限制玉米价格上升空间。后期需密切关注农民及各方收购主体心态变化及新玉米脱粒上市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