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铃薯亮起来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光、水、热和土地资源丰富,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平均气温13—20℃,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近年来,广西以大力推广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为重点,把冬季马铃薯产业开发作为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来抓,马铃薯生产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强劲趋势,到2006年全区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80万亩,其中免耕栽培马铃薯已达117.08万亩。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是桂东南、沿海地区的贵港、钦州、北海、玉林、南宁等地。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是集秸秆还田技术、免耕栽培技术、节水保墒技术、保温防寒技术、肥田养地技术等于一体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常耕种植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势:一是省工节本,简单易行。免耕栽培改“种薯”为“摆薯”,改“挖薯”为“拣薯”,与传统的翻耕栽培法相比,一般省工6-8个,相当于每亩减少成本100元左右。二是增产增效,商品率高。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一般比常耕栽培亩产提高10%~15%,多的可达40%。大部分块茎生长在土层和稻草之间,马铃薯大小均匀、整齐、圆整,表面光滑,破损率低,一般每亩增收250元以上。三是抢上季节,提高产值。免耕栽培可以克服因干旱无法整地和犁田耙地耗时耗力等问题,做到晚稻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种植一块,尽早完成播种,促进早生快发,可提早上市卖好价钱,还可避免耽误次年早稻抛秧季节。四是打破局限,适应性广。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消除了马铃薯对土质要求高的局限性,解决了粘性土壤和板结土壤种植马铃薯产量、质量不高的问题,只要冬季温、光、水条件适宜都能种植。五是肥田养地,生态环保。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每亩大约需要2~3亩水稻的稻草,使稻草自然还田。马铃薯的茎叶还是优质绿肥,一般每亩产鲜茎叶2000公斤左右。同时,免耕利于土壤内水、肥、气的畅通,减少植株的地上、地下病害,减少农药使用,使马铃薯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自经试验成功后,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2004年冬全区示范面积1.03万亩,2005年冬季则迅速发展到50万亩,2006年冬季广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推广面积117.08万亩,成了去年广西农业的新亮点。
各地组织专家实地测产验收得到的数据显示,全区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平均亩产在1500公斤/亩以上,比常耕一般增产20%-30%,按平均每亩节本增收350元计,全区累计节本增收达5亿元以上。“冬春3个多月,每户种3亩,亩产3000斤,每斤3毛钱,人均最少增收300元”。
目前全区免耕种植的马铃薯产品供销两旺。据调查,今年大小薯一律收购,价格平均在0.8元/公斤左右。据2007年3月5日区农业厅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1650公斤左右,预计总产达27.64万公斤。定购价格为0.9元/公斤,平均亩产值约1485元,总产值约24.87万元,扣除投资款13.4万元,纯收入将达11.47万元左右。
几年来,广西农业部门专家先后进行了新品种对比试验、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等,取得了第一手试验数据资料,为这项技术的完善和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摸索出了一批科学、实用、易学、可行、效益高的深受农民欢迎的免耕栽培模式。如把马铃薯免耕与水稻免耕“两免”有机结合,集成创新了“一年三熟三免耕”生态高效种植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马铃薯是广西重要的冬种粮菜饲兼用作物,具有生产周期短,上市时间早等特点,并多为冬闲田种植,成本低,收益好,利用中稻、再生稻、晚稻收割后的冬闲田开发种植马铃薯对确保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意义十分重大。全区各地紧紧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初步形成了“企业订单+农民种植+农业部门指导+企业或经纪能人收购”的“订、产、购、销”一体化产业链,合力推进广西冬种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