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田马铃薯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
湖南全省有3000万亩冬闲稻田,发展冬作马铃薯潜力巨大,大力开展冬闲田马铃薯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时于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是益阳市的一种传统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播种面积迅速扩大,已逐渐成为益阳市优势农产品之一。到2006年已发展到1万多公顷。资阳区香铺仓乡黄家仑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马铃薯专业村,种植面积近150公顷,平均亩产达到2000千克,年收入每亩达1000~1500元。益阳市也由此一跃成为全省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为进一步发展和壮大马铃薯产业,本文针对目前冬闲田马铃薯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从不断提高马铃薯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挖掘马铃薯增产潜力出发,谈谈马铃薯高产栽培的综合配套技术。
一、选地、整地、底肥施用技术
1.选地
根据马铃薯的生长特性,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或黄壤。
2.整地
整好地是马铃薯高产的前提。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目的,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马铃薯块茎播种后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穿透能力较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发育良好,可以增强吸收土壤中水分、养分的能力,源源不断输入地上部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光合能力增强,光合产物增多,为高产提供物质基础。研究表明:耕深15~18厘米时,松土层可达30厘米,较浅耕的增产10%。耕深达到36厘米的,比耕深18厘米的可增产63.1%。
3.底肥
马铃薯在生长前期和中期需肥量较大,为保证正常生长发育,必须重施底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磷肥50千克,钾肥15千克(或草木灰100~200千克),充分混和后穴施或沟施。
二、选种、用种与播种技术
1.选用良种
要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性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特别要首选脱毒马铃薯,目前适宜益阳市推广种植的脱毒马铃薯有益阳亚太薯业有限公司引种“大西洋”“费乌瑞它”及“中薯4号”“早大白“等优质新品种。
(1)大西洋:该品种是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从美国引进的杂交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脱毒种薯由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省马铃薯工程中心选育成功。具早熟、优质、高产的优点,于12月中、下旬播种,5月上、中旬采收,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每亩可产鲜薯1500~1800千克。该品种还具有外观、食用、加工品质佳,淀粉含量高(淀粉含量15%~16.9%)等优点。
(2)费乌瑞它;该品种由荷兰引进,经组织培养繁育而成。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具很好的商品性,是当前理想的双季、高产早熟品种。株高50厘米左右,直立型,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薯块大而整齐,芽眼浅平。肉质脆嫩,品质好。结薯早而集中,商品率高。从出苗到收获60天左右,休眠期短。春薯覆膜栽培可提早于5月中下旬上市。块茎结薯浅、对光敏感,应适当培士,以免块茎膨大露出地面绿化,影响品质。春播一般每亩产1500~2000千克,高的可达2500千克以上。薯块大而整齐,颇受市场欢迎。
(3)中薯4号:该品种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属早熟、优质、炸片型马铃薯新品种。株形直立,分枝少,株高55厘米左右,茎绿色,基部呈淡紫色。叶深绿色,叶缘平展花冠白色,能天然结实,极早熟,从出苗至收获60天左右。块茎长圆形,皮肉淡黄色,薯块大而整齐,结薯集中,芽眼少而浅,食味好,适于炸片和鲜薯食用。休眠期短,植株较抗晚疫病,抗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生长后期经感卷叶病、抗疮痂病,种性退化慢。一般亩产1500~2000千克。
(4)早大白:该品种是辽宁省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株半直立,株高47~56厘米,植株繁茂性中等,花冠白色。露天栽培的生育期(播种至收获)为80~85天;地膜覆盖60~65天即可上市。薯块扁圆形,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休眠期中等,食味好。对病毒有较强耐性和抗性,植株、块茎感染晚疫病较重。一般每亩产2000千克左右。
2.播种技术
(1)种薯处理:为防止种薯带菌传染,在播前最好用0.3%~0.5%的福尔马林浸泡20~30分钟,取出后用塑料袋或密闭容器密封6小时左右,或用0.5%的硫酸铜溶液浸泡2小时进行消毒。也可以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5~22分钟。播种时为防止因种薯休眠期末过而推迟出苗,可用2~3ppm的赤霉素溶液浸泡5~10分钟,或用0.5%的石灰水浸泡1~2小时打破休眠。
(2)适时播种:春马铃薯当外界温度稳定在5℃以上即可播种,益阳市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播种。以种植商品薯为目的的地方,可采取地膜覆盖方式,或以不受晚霜危害为原则,争取适时早播,提早上市,具体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具体确定。
(3)播种密度和深度:一般每亩种植密度保持在4000~5000株,行距35厘米,株距26~28厘米。播种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最好选用20~25克的小整薯播种据试验,小整薯播种比大中薯切块播种增产15%~27.4%。若种薯过大应切块种植,切块大小掌握在20~25克,以方块为佳,至少有一个健壮的芽,并做好切口消毒(可用干燥草木灰处理伤口)。适宜的播种深度,可防止冻伤或晒伤薯块,增加结薯层次,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田间管理技术
1.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在去除田间杂草的同时,可加厚土层,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块茎生长的土壤范围,地下根茎增多,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作用。一般应在4月中旬、5月上旬各进行一次中耕培土。在马铃薯生长前期进行中耕培土,可提高土温,促进发芽生长;中后期中耕培土可增强土壤通透性,利于块茎膨大。
2.合理追肥
马铃薯生长速度较快,其吸收养分的速度要比红薯快2.5倍左右,除了施足底肥外,还要注意施好追肥,促进健壮生长。一般追肥2次,结合中耕培土进行。第一次以氮肥为主,每亩施尿素10千克,也可每亩用25担左右人粪尿,每担对尿素100克浇施。第二次以磷、钾肥为主,亩施磷肥20~25千克,钾肥5~10千克(或草木灰100千克)。
3.打花疏枝
马铃薯的分枝性较强,若栽植过密或氮肥过多,生长过旺和密度过大,会影响地下部分发育,应及时进行疏枝,去除病枝、弱枝,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在花蕾形成期,及时摘除花蕾,避免养分消耗,促进养分集中供应块茎,增强产量。
4.清沟排水,防止渍害。春季是多雨季节,马铃薯生长期对水十分敏感,因此要重视田间水的管理,切实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严防渍害发生,影响马铃薯生长而减产。
5.防治病虫草害
①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生育期间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其中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生理病害;虫害主要有:蚜虫、马铃薯瓢虫、蛴螬、蝼蛄、地老虎、马铃薯块茎蛾等,如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块茎品质一般防治晚疫病可用58%的甲霸灵·锰锌500倍液喷雾1~2次;防治青枯病可用72%的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淋蔸;防治小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在整地时每亩用晶体敌百虫1.5~2.0千克拌经炒香的秕谷或米糠10千克撒施在播种穴内。此外,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旱易发生虫灾,涝易发生病害。根据当地天气和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早防治。
②杂草防除:马铃薯田间杂草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开春后进入杂草旺盛生长期,田间发生杂草为害可导致马铃薯减产。杂草防除可采用人工除草和药剂防治等方法。人工除草应结合中耕松土和培土进行。苗前期结合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中耕时,将杂草连根锄出并晒死后进行培土。株型开始定型时,结合中耕,清除田间杂草、进行第二遍培土,尽快促使其搭好丰产苗架。药剂防除杂草应主要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因马铃薯叶片对除草剂敏感,所以用药要慎重。一般用50%乙草胺乳油1~1.2升对水380千克喷于土表,然后覆盖地膜,除草效果可达90%。另外,可用赛克津每公顷使用药1.5千克加水40千克喷洒,可杀死多种杂草。
四、收获、贮藏技术
1.收获技术
收获是田间管理的最后环节,关系到提高商品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引起重视。马铃薯成熟时,地上部分尚未枯萎,地下块茎的皮相当嫩,稍不注意就会破皮。块茎破皮后,极易感染病菌,同时破皮处变褐,影响商品性。收获前7~10天,应先将地上部分割掉,使块茎在土中后熟,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易破皮。另外,收获时,人工捡拾堆放小堆,田间晾晒。人工捡拾时,随时进行分级,把破损薯、病薯单放。晾晒1~2天后,运回贮藏地点,贮藏地要干燥、通风、遮荫。有的地方收获后用土埋假贮,防止块茎见光变绿。总之,收获时要尽量减少破皮和破损块茎数量,晾晒一下是为了使块茎蒸发一部分水分,减少贮藏时的损失。
2.贮藏技术
马铃薯贮藏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食用、加工和种用品质食用商品薯的贮藏,应尽量减少水分损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避免见光使薯皮变绿,食味变劣,使块茎始终保持新鲜状态。加工用薯的贮藏,应防止淀粉转化为糖。种用马铃薯可见散射光,保持良好的出芽繁殖能力是贮藏的主要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才能避免块茎腐烂、发芽和病害蔓延,保持其商品和种用品质,降低贮藏期间的自然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