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变性淀粉产品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增稠剂主要产品之一是淀粉类衍生物。淀粉是各种谷物、薯类农作物中最初级的产品,它的衍生物在国外有1000种以上。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也在快速地进行产品开发,淀粉衍生物正是10年来增加很快的一种产品。1993年我国的变性淀粉产量不足两千吨/年,2003年的产量已超过了5万吨/年。应强调的是,根据国家的产业倾斜政策,农业产后加工将得到积极发展,生产淀粉类衍生物的国际集团也正在积极地进入中国市场,以淀粉为原料的增稠剂产品将是未来迅速发展的一类重要产品。
经过20多年的变性淀粉(羧甲基淀粉钠、淀粉膦酸酯钠、羟丙基淀粉醚、乙酰化二淀粉膦酸酯、羟丙基二淀粉膦酸酯、磷酸化二淀粉膦酸酯、β-环状糊精)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我国变性淀粉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产量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变性淀粉行业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变性淀粉研究仍处于活跃期
随着对变性淀粉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的不断拓宽,变性淀粉在工业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再加上变性淀粉的开发可大幅度提高淀粉质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解决农产品出路,增加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经济,更多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加入了变性淀粉的研究、开发的行列。如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原天津轻工学院)、北京化工研究院、杭州化工研究所、上海淀粉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吉林轻工设计研究院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积极进行变性淀粉研究。从事变性淀粉研究的科技人员有从国外引进的海归派人才,有国内自行培养的博士、硕士,他们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我国变性淀粉行业的研发水平,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实力,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2.变性淀粉年产量仍处于增长期
目前企业的生产能力在明显增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只有几家变性淀粉生产企业,年产变性淀粉总量只有几千吨,而2003年我国变性淀粉实际生产量在45万吨左右。对生产变性淀粉的大型原料淀粉厂来说,更可利用其原料淀粉生产量大、质量稳定的特点,保证变性淀粉产品的质量。同时,原料淀粉厂生产变性淀粉时,可直接使用未经脱水干燥的淀粉浆投料,减少了中间的脱水、干燥、运输等环节,从而减少了中间过程的淀粉损耗和动力、蒸汽消耗,降低变性淀粉的生产成本。因此,大型变性淀粉厂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力。例如,目前我国一条湿法变性淀粉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达6万吨。天津顶峰淀粉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有单条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甚至更大的生产线。这些企业不但可实现变性淀粉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能保证变性淀粉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也拉动我国变性淀粉总量不断增加。
3.变性淀粉行业成为资本的重要投资取向之一
变性淀粉是长线产品,它具有市场前景好、投资少、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又非常符合党中央有关积极扶持“三农”的相关政策,从而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投资。目前已有多家国属、民营资本进入了变性淀粉行业;同时,有国外资本家在我国境内投资办变性淀粉生产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几家主要的变性淀粉生产企业看好我国巨大的变性淀粉市场,先后有美国的国民淀粉公司、荷兰的艾维贝公司、丹麦的KMC公司、法国的罗盖特公司(通过法国的普朗克公司运作)等先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开设了办事处,逐步进入了我国变性淀粉的行业。正因为我国具有巨大的变性淀粉商机,KMC与台湾的顶新集团合资建设了天津顶峰淀粉开发有限公司;美国国民淀粉公司在上海松江建设了年产1.5万吨食品用变性淀粉厂(已试车);荷兰的艾维贝公司在国内考察筹建6万吨木薯变性淀粉厂。据统计,我国变性淀粉产量2万吨,我国变性淀粉年平均递增速度达27%,远远高于我国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的速度。
4.变性淀粉生产的装备和自动化控制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变性淀粉的生产和市场开发不是简单技术和生产过程的重复,而是一项学科交叉性很强的技术,它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若干个化工单元操作等多门学科知识和众多应用技术于一身,因此,变性淀粉生产厂家技术开发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开发的效果,也关系到其能否开发出系列化变性淀粉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行业内部,变性淀粉企业开始注重自身的硬件建设和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高,使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多,以求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有些企业甚至还建了变性淀粉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品应用开发的小型生产装置。如天津顶峰淀粉开发有限公司、广西明阳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正是重视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才使得这些企业自身的产品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变性淀粉生产技术及装备已走出国门。随着我国变性淀粉生产技术不断完善,装备不断改进,工艺参数控制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变性淀粉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部分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已出口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同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利用国产化设备装备的全套湿法变性淀粉生产线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
5.特种原料变性淀粉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复合变性淀粉占的比例逐渐增大
不同原料来源的淀粉性能大不相同,不同应用领域对变性淀粉的性能要求也不一样。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注重了特种淀粉原料的开发,如用木薯淀粉替代马铃薯淀粉生产预糊化淀粉,开发特种玉米(蜡质玉米和高直链玉米)及其变性淀粉生产。山西晋利集团承担了国家火炬项目开发高直链玉米淀粉,满足了市场的需求。科技部还设“十五”重大专项项目开发特种玉米变性淀粉的生产技术。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开发的几种蜡质玉米变性淀粉品种均已投入了生产。与此同时,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性方法生产的复合变性淀粉占的比例越来越多。由于一种应用变性淀粉的产品对变性淀粉性能要求的多样性,往往以一种变性方法生产的变性淀粉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而需对淀粉进行多种变性处理;同时,为了淀粉性能更能适应应用领域的需求,对淀粉进行复合变性已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6.制定变性淀粉产品质量标准的进程加快
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商业运行规则的要求推动了变性淀粉标准化进程的加快,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又为制定变性淀粉产品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为了与国际接轨,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达了多项有关变性淀粉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工作,现正在起草过程之中。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各种变性淀粉的相关标准,例如广西正在制定木薯变性淀粉相关标准。
7.不足与问题(1)变性淀粉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后劲不足。人才不足就使得行业内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产品技术开发速度慢,相互压价竞争。
(2)变性淀粉行业总体装备水平不高,干法变性淀粉生产设备还不够完善,配套的复合变性淀粉生产线还寥寥无几。
(3)原辅料标准化程度不够,淀粉提取工艺的不稳定性,植物原料品种(指同一种类的原料)的多样化,再加上化工辅料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变性淀粉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变性淀粉产品系列化程度不够,应用技术开发力度跟不上。有关资料报道国外有上千种变性淀粉,其实并非是已有上千大类变性淀粉,而是各类变性淀粉有众多的系列化产品。而在我国,目前还只有百余种变性淀粉产品,系列化程度还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5)变性淀粉生产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已影响到环境卫生。食品中的变性淀粉卫生问题缺乏监管,令人担忧。